颈动脉窦按摩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7:34:01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523页(646字)

电生理负荷的一种。

按压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的颈总动脉轻度膨大部分即颈动脉窦,通过增加窦内压力而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Hering神经并经吞咽神经,引起心脏抑制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心血管等而发生的功能改变,右侧CSM主要作用于窦房结,左侧CSM以抑制房室结为主。Weiss等在1933年提出将CSM分为三种表现类型:(1)心脏抑制型:约占颈动脉窦过敏人群的34%~78%;(2)血管抑制型:占5%~10%;(3)原发性大脑型:较罕见,有些学者怀疑其存在。颈动脉窦按摩对机体的影响:(1)抑制窦房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甚至连接性或室性逸搏等心率缓慢;(2)发生房内传导阻滞,使P波形态发生改变;(3)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使P-R间期延长直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使低位起搏点得以释放其冲动,可出现各种类型的早搏或逸搏;(5)出现动脉压下降而肺动脉压升高;(6)按摩后5~20s开始出现呼吸加深、频率不变,45~90s达高峰。过长时间的按压可产生类似潮式呼吸的改变。

有些患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颈动脉窦按摩在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包括:测定窦房结功能、鉴别诊断规整性心动过速、鉴别快速而又不整的心动过速、鉴别心动过缓、判断结内阻滞或结下阻滞等。颈动脉窦按摩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禁忌证,必须在具有急救条件下进行。

窦性心律,颈动脉窦按摩(CSM)后窦性停搏及窦性心动过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