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书籍: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
更新时间:2019-03-08 14:42:04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776页(513字)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首。学说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
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身养性。
战国时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后,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主流。
儒家为适合各个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总是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如在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以及谶纬之学;在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在唐代,有韩愈为排佛而倡导的儒家“道统”说;在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陆王派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日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独尊地位。
儒家学说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二千余年,它的经典曾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然而儒家学派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曾在漫长的历史中为维护民族的统一、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有巨大贡献。
上一篇:儒
下一篇: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