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约前390—前338)
书籍: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
更新时间:2019-03-08 16:00:34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839页(295字)
战国时政治家。
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一说在三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
旋升大良造。孝公十二年进一步变法(参见“商鞅变法”)。
后十年(前340年)因战功封于(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采取“利出于地”、“名出于战”的“利出一空(途径)”原则,推动人们积极投身于农战。
以农为“本”,以奢侈品生产为“末”,主张“事本而禁末”。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物有*商鞅量。
上一篇:商务印书馆
下一篇: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