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992页(760字)
简称川或蜀。
在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省人民政府驻成都市。春秋、战国时为巴、蜀等国地,秦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西川路和峡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元置四川行中书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为四川省。
1955年西康省撤销,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并入。1997年3月,重庆设立直辖市,所属行政区域一并划出。
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 356.5万(1997年)。有彝、藏、土家、苗、回、羌等少数民族。
东部四川盆地为邛崃山、岷山、大巴山等山地和贵州高原环绕,盆地中部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气候温湿,冬暖夏热,无霜期长,大部地区年降水量600~1 000毫米,多亚热带植物。西部为川西高原,海拔3 000~5 000米,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 556米,山河都呈南北走向,有沙鲁里山、大雪山等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气候高寒,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针叶林和草地为主,并有珍奇动物熊猫。盆地农业发达,是全国着名的农业区,早在战国末,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稻、玉米、甘薯、油菜籽、桐油等产量都居全国重要地位,小麦、甘蔗、蚕茧、烟草、麻、水果等也占全国很大比重。猪及猪鬃、肠衣产量冠全国,并产白蜡、银耳及鹿茸、麝香、虫草等多种药材。
水力和林、矿资源丰富。有煤、铁、石油、天然气、井盐、萤石、水晶、云母、石棉等多种矿产。
建国前,全省无铁路。建国后,钢铁、电力、机械、化学、电子、石油、纺织、制糖、制盐、造纸等工业都有迅速发展,并先后建成了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和川藏、成阿等公路及成渝高速公路,同时改善长江航运,畅通内外运输。
民航以成都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宜宾、南充、内江、绵阳、西昌、乐山、德阳、广元、遂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