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 更新时间:2019-03-08 18:47:29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1038页(428字)

〔刼、刧、刦〕(jié结) 强夺。

汉书·尹赏传》:“剽劫行者。”威逼;胁迫。《礼记·儒行》:“劫之以众。”《左传·定公十年》:“若使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佛教名词。梵语Kalpa音译“劫波”的略称,意为“远大时节”。

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尔后又重新开始,此一灭一生称作一“劫”。为古印度最长的时间单位,一劫等于梵天(Brahm)的一个白天,或一千个时(yuga),即人间的四十三亿二千万年。

佛教沿用其说,但说法多有不同。

一般认为,一“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即“四劫”。

“坏劫”时,有火、水、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等厄运,如劫数、浩劫。

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沙漠中。

亦称“打劫”。围棋术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围住对方一子,若黑先提白一子,按规定白方须于他处下一子,待黑方应一子后,方可提返一子。这种双方都必须间隔一步才能提子的着法称为“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