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选择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77页(501字)

又译作逆向选择。

在特定的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的一方无法估价另一方的产品质量时,产品质量较差的交易者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质量较高的产品将被迫退出市场的现象。逆向选择现象由阿克洛夫(G.Akerlof)在研究次品市场时提出。这一现象的着名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在那里,卖主知道自己的汽车的质量,而买主不知道这一质量信息。

买主无法辨别任何汽车的质量;所有相同类型的汽车都卖同一价格,而不考虑它们是次品还是优品。可能会购买次品的风险使买主压低了汽车的价格(这一价格低于拥有优品的人愿意出售的价格),拥有优品的人会退出这个市场,最后这个市场将被次品所充斥。

这种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能够发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市场上产品的质量是一个随机变量;(2)不对称信息的存在;(3)次品的卖主愿意出售的价格低于买主的预期价格,而优品的卖主的相应价格高于预期价格。

这种事前的不对称信息导致的逆向选择,广泛地存在于保险和信贷等市场上,这是这些市场的价格机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