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等价定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113页(715字)
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付税(Lump-sum Tax),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D.Richardo)首先提出,故称。
该定理若成立,要包含许多前提条件,其中包括:(1)无论是用税收还是用公债融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是不变的;(2)初始时期发行的公债必须用以后时期课征的税收收入偿还;(3)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即不存在流动性约束,而且个人与政府的借贷利率是相同的;(4)个人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流量预期是确定的,即具有理性预期的特性;(5)个人作为现行纳税人和将来的潜在纳税人,其行为就好像能永远生存下去一样。为此,美国经济学家巴罗(R.Barro)提出了具有利他动机的个人的交叠世代模型来满足这一条件;(6)个人能完全预见包含在公债发行中的将来时期的纳税义务,即不存在“公债幻觉”或公债的资产效应;(7)所有税收都是一次总付税,这样的税收不影响相对价格和人们的边际决策行为;(8)公债持有者的数额与未来纳税额的负担是对称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家们用来论证政府财政政策无效的一个理论工具。因为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在时间路径上就不改变。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需要的前提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