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内的消费思想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36页(979字)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J.Kornai)在《短缺经济学》中,从分析企业生产行为入手,除了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长期和普遍存在的短缺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和系统阐述外,同时也对短缺经济下的消费问题作了不少论述。
这些消费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1)对消费品短缺原因的分析。科尔内认为,短缺不是一国经济落后的结果,短缺现象可以存在于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和产出水平都很高的地方,也就是说,较高的消费水平并不能消除消费品短缺的存在。因此,短缺不是产生于实际供给的不足,而是产生于消费需求的过度增长。
所以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导致消费品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福利性消费政策的实施和社会集团消费因素的存在。
通俗地说,就是免费或几乎免费的消费比重较大。消费者对这种免费消费品的需求可以说是永远不能充分满足的,其结果必然会出现消费品市场长期和普遍的短缺。同时,由于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实施,消费者对未来的风险预期丧失,更刺激了居民的现期消费,加剧了消费行为短期化和市场的短缺。(2)对消费基金膨胀的认识。
科尔内认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中,对工资的预算约束相对是硬的,但由于资源约束型经济中的劳动市场也是卖方市场,工资收入刚性压力形成对工资预期偏高,工人对他们的劳动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收入,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资感到不满。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的管理者在与上级进行工资谈判时,总是代表本企业、本部门的工人利益,希望从上级那里索取更多的工资基金。
诸如此类的“讨价还价”行为使工资基金难以控制,造成消费基金膨胀。(3)对消费方式选择的看法。
科尔内对消费方式的分析是借助于三个分配模型进行的:一是拍卖,即以需求价格作为选择标准,通过竞相叫价,给出最高需求价格得到商品的行为过程;二是配给,这里的配给意味着非价格标准的行政性分配,即免费供应或低价供给的形式;三是排队,由于短缺而主动或被动地形成的资源约束下的一种消费者选择。科尔内认为,由于短缺和资源约束条件的存在,排队方式导致最明显的状态是:政府计划配额加强、黑市交易猖獗、价格多元化。无论哪种状态出现都会刺激消费者抢购,进而加剧短缺。
科尔内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保持消费者的心理平衡和满足,应该作为决策者必须考虑的命题的见解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