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的消费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64页(1560字)

东汉思想家荀悦的消费思想。

荀悦(公元148年~209年),子仲豫,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系战国大思想家荀况的后裔

着有《汉纪》、《申鉴》,对《汉书》作了进一步阐发,对后世颇有影响。其主要消费思想有:(1)反对奢侈,主张理财节用。荀悦认为,追求奢华,是败坏国家法度,导致社会衰亡的四大忧患之一。“致治之本,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他认为,奢侈使人贪欲无限,会造成物质资源极大的挥霍与浪费,引发社会的供求矛盾,导致天下动乱。

“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为此,他主张“财不虚用”,提倡有节制的合理消费。(2)农业是养生之本,衣食之源,要保证消费和社会稳定,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他要求统治者,要身体力行,高度重视农业,养成重农风气,做到“兴农桑以养其生”,“帝耕籍田,后桑蚕官,国无游民,野无荒业,……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申鉴》)。(3)治国要注意富民,只有民的财富充裕,人心才会稳定,社会才会兴盛。“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富民主要是通过发展生产,提高消费水平,而不是比阔气,竞奢华,那样不仅不会富,反而会导致国家与社会的贫困与衰亡。

他尖锐地指出:“君好让,臣好逸,士好游,民好流,此弱国之风也。……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

以侈为博,以亢为高,以滥为通……此荒国之风也”。(4)要关心社会疾苦,缓和贫富矛盾。荀悦认为,追求生活安乐是人的普遍心态。“自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统治者不能只贪图自身享受而不考虑老百姓的消费需要。要有忧患意识,对老百姓的困难,应感到寝食不安。

“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老百姓生活困难,必然危及到国家的富强。“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国家应制定各种制度,规范上下的消费标准,使上下各得其所。“丰约劳佚,各有其制,上足以备礼,下足以备乐,夫是谓大道”。(5)要根据人地关系的不同情况,调节消费不平衡。

荀悦认为,人地比重不同,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多地少,消费资源不足,必然造成生活困难。

人少地多,对消费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古今之法也,民寡则用易足,土广则物易生”。为此,统治者应分散人多地少地区的人口,扩大生存空间的开发,调节地区消费不平衡的状况。(6)主张高薪养廉,做到官奉与职务相适应。

荀悦认为,官奉与职务不相称,奉禄低,是造成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的重要原因。“古之禄也备,汉之禄也轻,夫禄必称位。一物不称,非制也。公禄贬则私利生。私利禄,则廉者匮而贪者丰也。夫丰贪生私,匮廉贬公,是乱也”。

为此,他主张官奉要足以保证各级官吏消费的需要,以防止因官奉过低引起的官风不正。(7)掌握好货币流通,调节社会消费。

荀悦认为,货币流通对调节消费有很大作用。“彼以其钱取之于左,用之于右,贸迁有无,因而通之,海内一家”。他指出,货币流通既可以调节近距离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调节远距离的消费需求。外地商人到京用货币购买京城供过于求的东西然后运往外地供不应求的地区售销,这既为京城的滞货打开了销路,又为外地提供了需求商品。

同样,京城用货币到外地购买所需的粮食,这既使外地粮食有了销路,又保证了京城的粮食供应,所以,货币流通对调剂消费需求的作用是很大的。从货币流通有利于调剂供求,促进消费的观点出发,荀悦认为,国家应采取有利于加快货币流通的政策,而不要惧怕和限制货币在各地的广泛流动。他充分肯定汉代五铢钱在流通中的信誉与作用,强烈要求恢复五铢钱在某些遭受破坏地区的流通。当有人问他哪种货币最好,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五铢钱最适宜流通。

他同时认为,过多地担心货币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大小是没有必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