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父
书籍:先秦两汉诗精华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秦两汉诗精华》第297页(734字)
【原文】:
祈父!(1)予王之爪牙。(2)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3)
祈父!予王之爪士。(4)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5)
祈父!亶不聪。(6)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7)
【译文】:
司马!我们是王室的爪牙卫士。为何却把我们引入忧患之地,害得我们无处安居? 司马!我们是王宫的卫士爪牙。为何却调我们到战场上冲杀,害得我们不能回家? 司马!你难道听不见我们的怨声?为何引我们到忧患之境,家里老母却无人供奉!
【集评】:
清·姚际恒:“三呼而责之,末始露情。”(《诗经通论》卷十)
清·牛运震:“三呼怨毒。‘亶不聪’,责得恕道,然愈不堪。‘有母之尸饔,,更悲苦。语急气咽,故是苦调。”(《诗志》卷三)
清·焦琳:“前二章即作呼而诘责之词,此章(亶不聪)遂作诘责而彼仍不应之词也。……句句作含泪顿足、急呼之声。”(《诗蠲》卷六)
【总案】:
这首诗表达的是下层武士怒于征役,责备司马征调无常的情绪。《毛传》、《郑笺》认为此诗是周宣王末年,大司马调王宫卫士与羌戎战于千亩,被羌戎打败,卫士怨愤而作。而朱熹则认为是军士怨于久役,不一定是王宫卫士,也不一定由千亩之战引起。如按朱说,则“予王之爪牙”、“予王之爪士”的强调就失去了力量。周代兵制,从地方召集民众组成六军,以作边界征战的武装力量。《郑笺》:“六军之士出自六乡,法不取于王之爪牙之士。”也就是说王宫禁卫本不应出征野战,这是引起卫士抱怨的直接原因。这个解释要比朱熹的说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