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诗评译

百步洪

书籍:宋诗评译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评译》第81页(2378字)

【原文】:

长洪斗落生跳波(1)

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2)

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走鹰隼落(3)

下注千丈坡(4)

断弦离柱箭脱手(5)

飞电过隙珠翻荷(6)

四山眩转风掠耳(7)

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8)

何意水伯夸秋河(9)

我生乘化日夜逝(10)

坐觉一念逾新罗(11)

纷纷争夺醉梦里,

岂信荆棘埋铜驼(12)

觉来俯仰失千劫(13)

回视此水殊委(14)

君看岸边苍石上,

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

造物虽驶如吾何(15)

回船上马各归去,

多言师所呵(16)

【原文作者】:苏轼

【译】:

湍急陡落的百步洪,

跳跃翻滚的巨波。

南行的轻舟一下水,

就如投入旋转的飞梭。

水手惊叫着,

惊起大雁、野鸭掠过。

飞行在窄狭如线的航道,

四周的乱石好像要将船儿琢磨。

飞舟呵!就像狡兔在疾跑,

就像空中的鹰隼直落,

就像骏马狂奔在千丈高坡,

就像断弦崩断离柱,

就像闪电从缝隙中划过,

只觉群山在旋转,

凉风飕飕吹耳朵。

只见河流舞泡沫,

生出一个个湍急的旋涡。

险境中得到快感虽然愉悦,

又何异于那夸说秋水的河伯。

我的一生因任自然,

流水不分昼夜成为逝者。

意念不受空间的拘禁,

瞬间已飞到万里之遥的新罗。

世上的纷纷扰扰真如梦醉,

哪儿知道荆棘会埋住铜驼。

此时俯仰之间的一刹那,

已然有一个世界毁灭消磨。

顿悟后再看这洪水,

竟是如此之安闲自得。

你看那岸边苍石之上,

千百年的篙眼多如蜂窝。

行舟人呵,只要你称心而行、无所执着,

时光急流、洪涛险恶,又奈你何!

不过,还是回船上马回家吧!

再絮絮叨叨要被我师呵责。

【评】:

百步洪又名徐州洪,在江苏铜山附近。悬流迅疾,乱石激涛,数里始平静。诗作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诗序说:王定国到徐州访苏轼,曾乘小舟与颜长道等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饮酒吹笛,乘月归来。时苏轼因事未得往。王定国离徐后,苏轼与参寥放舟洪下,追念昔游,慨然成诗。因此,诗先写舟行的惊险,次谈人生的哲理。

对于此诗,一般都极赞其对百步洪险景连喻手法的运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全诗的整个前部分可用一个“险”字来概括: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诗的后部分,作者忽然转而谈人生、社会的问题,进行佛理禅观式的思辨: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谈论佛老的空观,谈论如何使险恶的百步洪变成一泓溪水,那就是能超脱时空的限制: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达到“无”,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

但应此心无所往,造物虽驶如吾何。

《金刚经》云:“应无所往而生其心。”后来南宗加以发挥,“我此法门,以无住为本”,要人们忘却世间的善恶好丑。苏轼这里用的是此典。

全诗前部分描绘百步洪之险,后半部分集中谈如何对待人生社会的险恶,从而使百步洪之险具有了人生、社会险恶的象征作用,使意象具有了哲理性。

上一篇:舟中夜起 下一篇:宋诗评译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