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栏梨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评译》第78页(1573字)
【原文】: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原文作者】:苏轼
【译】:
淡白的
梨花
衬映
柳色深青,
柳絮纷飞
之际
正是梨花开满
全城。
东栏的那“一株雪”
尤为勾魂,一生之中
能得几回——
观赏你的
冰雪神情。
【评】:
此诗原为《和孔密州五绝》中的第三首。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由密州知徐州,其继任为孔宗翰,此诗当为苏轼抵徐后和孔所作。
苏轼曾推许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其实,这也是苏东坡的美学追求。试看此诗起首一句:“梨花淡白柳深青”,宛如图画,尤其是其色彩感,给人以强烈印象。诗人以梨花之“淡白”与柳之“深青”配色,反差极大,醒人眼目。这大概是苏东坡之所爱。譬如《望湖楼五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以黑白配色,更为醒目。次句“柳絮飞时花满城”,以“絮”和“花”分别呼应和展开前句之“梨”和“柳”。其中梨花为主,柳絮为宾,以絮托花,画面和谐生动。“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进一步突出梨花,并点出“东栏”。最后,就梨花处发论,构思严谨,却又如浑然天成。
绍兴中,予在福州,见何晋之大着,自言尝从张文潜(张耒)游,每见文潜哦此诗,以为不可及。余按杜牧之有句云:“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东坡固非窃牧之诗者,然竟是前人已道之句,何文潜爱深也,岂别有所谓乎?(《老学庵笔记》卷十)
其实,苏轼此两句应该说是高于杜牧原句。“惆怅”二字,将无情无感之梨花,赋予了人的品性,遂将结句之感呼唤而出,比之“砌下”这个地点性的描述用语,高出甚多;比之杜诗“梨花一株雪”,梨花即是一株雪,不言梨花而言一株雪,更具有滋味;再次,杜诗结句“明年谁此凭栏干?”由今日之赏花而想到明年此时之情景,由景入情,以情结景,自是好诗,而苏诗的“人生看得几清明”就不仅是抒情表意了,而且升华到了带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感思,比之杜诗,其情感更深沉、其感慨更深刻,遂使全篇之景,带有一层淡淡的哀伤。故明代俞弁《逸老堂诗话》驳游云:“余爱坡老诗浑然天成,非模仿而为之者,放翁正所谓洗瘢索垢者矣。”
此外,还有人以苏轼此诗的“淡白”与“一株雪”提出批评,认为这是重言相犯了,欲易“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俞樾在《湖楼笔谈》卷五中对此辩驳得十分有力:“首句,‘梨花淡白’,即本题也,次句‘花满城’正承‘梨花淡白’而言,若易首句为‘桃花烂漫’,则‘花满城’当属桃花,与‘惆怅东栏一株雪’不相属,且是咏桃花非复咏梨花矣。此等议论,大是笑柄。”
总之,这首诗当属写景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