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磨崖碑后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344页(1739字)
【原文】:
春风吹船着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1)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2)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3)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乌择栖。(4)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5)
事有至难天幸尔,上皇跼蹐还京师。(6)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7)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8)
臣结舂陵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9)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10)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断崖苍藓对立久,雨为洗前朝悲。(11)
【译文】:
春风把小船吹到浯溪,我扶杖上岸读那《中兴碑》。半生中只能见到拓本,如今抚摸石刻却已两鬓白。唐玄宗不以天下为重,宠信叛臣,使国家崩溃。京城陷落,皇帝西奔,百官犹如乌鸦朝着新枝飞。太子本应代管国事,为何急急忙忙抢皇位?老天保佑平定了叛乱,玄宗还京战战兢兢真狼狈。肃宗在宫内要看张后的脸色,在宫外要听李辅国的指挥。玄宗在南内凄凉地苟活,高力士被逐后事情更险危。元结上策,杜甫赋诗,谁解其中含意深微?世人只赏元文杜诗文辞美,岂知忠臣刻骨铭心有深悲?有几个文士随我同游,还有僧人六七位。对着这石崖苔藓我久久站立,好像要冲洗前朝的悲痛,顷刻间大雨纷飞。
【集评】:
宋·张戒:“张丈潜与鲁直同作《中兴碑诗》,然其工拙不可同年而语。鲁直自以为可入子美之室,若《中兴碑诗》,则真可谓入子美之室矣。”
(《岁寒堂诗话》卷上)
宋·曾季狸:“山谷《浯溪碑诗》有史法,古今诗人不至此也。”
(《艇斋诗话》)
明·王世贞:“山谷《中兴颂碑后诗》,是论宗语,俯仰感慨,不忍再读。”
(《山谷中兴碑后诗》,《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三六)
近·陈衍:“此首音节甚佳,而议论未是。”
(《宋诗精华录》卷二)
近·高步瀛:“沉郁顿挫。神似杜老而不袭其貌,是为作家。”
(《唐宋诗举要》卷三)
今·王镇远:“章法谨严,层次清晰。”“以高峻激昂的声调配合纵横恣肆的议论,形式和内容浑然一体。”
(《宋诗鉴赏辞典》第579页)
【总案】:
徽宗崇宁三年(1104),黄庭坚在前往宜州(今广西宜山县)途中经过浯溪,亲眼看到了《中兴碑》石刻,感而作此。唐玄宗不恤国事,宠信安禄山之流,终于酿成大乱。自杜甫以来,历代诗人吟咏此事的有很多。山谷此诗则别开生面,对玄、肃二朝的史事用简洁老练的笔墨予以叙述,而字里行间极富感情色彩,尤其对玄、肃父子相猜的悲剧更为悲痛激愤,绝不同于一般的泛泛咏史之作。宋徽宗即位以后,朝政日趋黑暗,党争日益成为纯粹的排斥异己、结党营私。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此时虽然没有蕃将叛乱、父子相忌等祸患,但君昏臣奸,大乱将至的趋势则与唐玄宗当年并无差别。山谷此时正遭受一生中最严重的打击,他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前途都感焦虑不安。此诗名为咏史,实为借古讽今,“冻雨为洗前朝悲”云云,不过是闪烁其词而已。此诗章法极为可观,首尾各以四句交代观碑事,互相呼应。中间十六句咏史,叙事极有层次,颇有古文章法。加上语言干净利落,风格质朴老健,堪称山谷的老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