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泊对月有感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528页(929字)
【原文】: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1)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2)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3)
【原文作者及介绍】:
周莘
周莘,字尹潜,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陈与义同时,感情甚笃。曾任岳阳县决曹椽。诗有家学,曾被陈与义赞为“深知壮观增诗律,洗尽元和到建安”。非常推重。
【译文】:
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饮酒解愁吧,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
【集评】:
元·方回:“只‘江月乱中明’一句便高。三四悲壮,并结句自可混入老杜集。”
(《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
明·胡应麟:“周尹潜‘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陈去非‘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二君同时,二联语甚相类,皆得杜声响,未易优劣。”
(《诗薮·外编》卷五)
清·纪昀:“起得超脱,深稳之中,气骨警拔,自是简斋劲敌。虚谷评亦非过许”。
(《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
清·查慎行:“五六细润。”
(《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
【总案】:
此诗约作于建炎三年(1129),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南宋王朝立足未稳,到处兵荒马乱。诗中充满忧时忧国的感情,故方回、胡应麟等人均以为得老杜声响。诗起句突兀,忧愤齐来,领起全篇,结句有茫茫无尽之感,中间两联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象雄浑中透露出悲壮深沉来。“斗柄阑干”二句成为前人爱引的名句,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