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同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835页(873字)
【原文】: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1)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2)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3)
【译文】:
满身披着秋月的光辉,满襟兜着清凉的秋风。我哪里敢喟然叹息,隐居在这一丘一壑之中。朝廷的任命诱人垂涎,甚至使道士抛弃丹灶走向皇宫。皇帝的诏书使人心动,隐士一去而草堂成空。难道竟没有不受招的逸人高士,但前辈中确有人隐居而不终。我劝告诸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要为了功名而下山如此匆匆。
【集评】:
今·张明非:“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既不作景物描绘,也不用词藻雕饰,只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这种手法往往容易流于浅露,但因作者言之有物,中含感慨,同时又能直中见曲,将明确的诗意以委婉纡徐的语气出之,所以读来不使人感到抽象。”
(《宋诗鉴赏辞典》第1274页)
【总案】:
出仕和归隐,这是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两大热点。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孟子也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孔孟儒学熏陶下的中国读书人长期为这两个问题所困扰。出仕宦海有风波,但归隐也不容易,功名利禄时刻引诱,诏书除目纷至沓来,动摇人的意志,一些不坚定分子就被诱而复出,又在官场上表演一番。孔稚圭《北山移文》所讽的周颙就是一个典型。刘克庄一生正直耿介,忧国爱民,但是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于是产生归隐山林之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心态。他不仅自己甘心隐居,而且还劝勉同志,不要使“丹灶坏”、“草堂空”,做一个“隐不终”的假隐士,被“列壑争讥,攒峰竦诮”。但是,这番言论是不是刘克庄的心里话呢?我想也不要看呆了。刘克庄是一个热血男儿,这只不过是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牢骚而已。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很多人始终在隐与仕这个“围城”里徘徊,永远也找不到一条新的出路。从诗的艺术来看,议论畅达而有情致,虚字颇得开阖转折、委婉纡徐之妙,但颔联合掌意复,终是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