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孩儿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828页(909字)
【原文】:
牧渎一块泥,装塐恣华侈;(1)
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2)
岂知贫家儿,呱呱瘦如鬼;
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
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
【原文作者及介绍】:
许斐
许斐(1195-1245),字忱夫,号梅屋,浙江海盐人。嘉熙间,居于秦溪,植梅于屋之四檐,贮书数千卷。有《梅屋诗稿》、《融春小缀》。
【译文】:
郊野饮牛河底的一块泥,竟揉捏装饰得如此华艳奢侈;犹惜这泥塑肌体太小,载不起满身金玉;但用双层的红纱罩起,再用娇美的瓶花衬底。珠胎喜结的少妇,越玩越心喜。暗地里祈告菩萨,就送我这样一个儿子!但少妇你哪里知道,贫家的孩子,正饿极而哭,干瘦如鬼;或被丢弃在桥头陋巷间,又有谁去管他是生是死!活生生的人还不如一块泥,只能令人长叹而已。
【集评】:
今·金性尧:“此诗以兴比手法,讽刺人不如泥的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
(《宋诗三百首》第373页)
今·王英志:“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借物写入,人物对照,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构思巧妙,为了突出主题,先不写人——‘贫家儿’之贱,反而先写物——‘泥孩儿’之贵,且写得充分,把势蓄足,然后再引出‘贫家儿’,使得人与物对照强烈。……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既不堆垛典故,亦不刻意雕饰,自有‘一味白描神活现’(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之妙。”
(《宋诗鉴赏辞典》第1261页)
【总案】:
泥孩儿,即泥塑儿童像,宋时亦叫作“磨喝乐”,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乃小塑土偶,……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这样昂贵侈丽的东西,亦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玩赏。许斐是江湖诗人,其诗能反映民生疾苦,是较为难得的。可见江湖诗人也并非是“咏歌闲适摹写山林,时有新语可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