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4页(1866字)

(一)概述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血液病在病情进展中可出现意识障碍。

(二)病因

1.感染 特别是重症急性感染,如败血症、颅脑感染等。

2.颅脑病变 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颅内组织受恶性细胞侵犯或占位性疾病 如脑肿瘤,脑脓肿。

4.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化疗后有严重高尿酸血症致肾功能不全者;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致高血糖或高渗性昏迷等。

(三)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可有下列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1.嗜睡 是意识障碍中最轻的,患者表现为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

2.意识模糊 是比嗜睡更进一步的一种意识障碍,意识水平轻度下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 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只有在强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等,才能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模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 是最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又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1)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疼痛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可存在。

(2)中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3)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四)伴随症状

1.发热 先有意识障碍后有发热,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先有发热然后出现意识障碍的可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

2.呼吸变化 如有呼吸缓慢,可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等。

3.伴皮肤黏膜改变 如出现出血点、淤斑和紫癜可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

4.伴脑膜刺激症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5.瞳孔变化 如瞳孔散大,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中毒以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如瞳孔缩小,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等。

6.血压变化 伴高血压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尿毒症等;伴低血压见于各种原因的休克。

(五)处理

因意识障碍是病情危机的信号,故应急诊处理。处理原则:尽力维持生命体征,注意避免各脏器的进一步损伤,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检查,积极寻找意识障碍的原因。

1.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及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供氧充足。

2.脱水疗法:给予25%的甘露醇溶液快速静点。

3.预防继发感染。

4.病因治疗:如颅内出血或肿瘤细胞浸润。

5.对症支持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