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胞白血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52页(4291字)

(一)概述

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克隆性B细胞增生性疾病。发病率约占白血病的2%。病理性B细胞的胞质呈明显的凸起,犹如毛状,故命名为毛细胞(HC)。HC主要浸润骨髓及脾,临床以脾肿大,循环血细胞减少及周围血和(或)骨髓有大量HC为主要征象。

(二)流行病学

HCL占美国白血病的2%,每年约有600例新患者。非洲及亚洲更少见,北京协和医院近20年来,每年仅发现2~3例新病例。HCL好发于中、老年,发病多数年龄为52岁。男性多于女性,两者发病比例为4∶1。

(三)病因

HCL的病因未明,曾提出和几种病毒感染有关;接触放射线或有机溶剂者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另有家族中多例发生HCL的报道,同时部分HCL患者有不同的染色体异常。上述的病毒、辐射、化学毒物及遗传病因学说均未明确。

(四)发病机理

HCL均存在克隆性IgH基因重排,而从未检出TCR基因重排,故已确定为B淋巴细胞来源。HC不表达早期B细胞标记,而仅表达CD19、CD20、CD22及SIg等分化抗原,提示为一种中度成熟的水平的B细胞。HC可能起源于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且表达多种Ig重链。

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HCL的发病过程,已发现HC高表达M—CSF受体,在M—CSF刺激下增生。HCL是一种酪氨酸激酶PP60水平及活性增高,其有促细胞增殖功能。HC能分泌TNF—α,其血清水平和肿瘤负荷相关,TNF—α还同时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故推测TNF—α在HCL的发病中有重要地位。此外,TNF—α可刺激HC分泌IL—6,而IL—6具细胞增殖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

(五)临床表现

诊断时约25%的患者自诉乏力、虚弱,25%的患者腹胀及消化不良,25%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或反复感染的征象。20%有脾肿大,整个病程中则90%均有脾肿大,部分患者为巨脾,可伸延入盆腔,其中约2%可发生脾破裂。肝肿大者占30%。浅表淋巴结肿大少见<5%,但应用CT可发现1/3患者深部淋巴结肿大。此外,约3%的患者诉骨痛,伴局限的溶骨性损害,为肿瘤高负荷的反映。

少数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特征,如皮肤结节、关节痛、紫癜、低热,偶可累及肺、肝、肠、肾,有类似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管炎,而非HC的浸润,有时还有肉芽肿形成。血清中有时可检出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及免疫复合物,糖类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也可自发消退。

(六)诊断方法

1.病史 HCL大多隐匿起病,由贫血所致的乏力、头晕及脾明显肿大引起的腹饱胀感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少数患者有自身免疫病的征象,在考虑风湿性疾病的同时应牢记HCL易合并类似临床表现。如发现明显肿大的脾脏和(或)全血细胞减少,要更多考虑血液病的可能。

2.体格检查 HCL最主要的阳性体征是明显肿大的脾脏,有时患者主诉“左上腹包块”。提示血液系统恶性病,宜行血象检查,甚至骨髓检查,以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减少是HCL的特征之一,发生率达75%~80%,但约15%的患者白细胞升高,甚至>50×109/L。疾病晚期,几乎全部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在白细胞分类中,85%的患者可见数量不一的HC,其中80%的患者≥10%,43%的患者≥50%,13%的患者血片中HC绝对数>5×109/L。HC直径10~25μm,胞质丰富,呈浅灰蓝色,无颗粒。核为单个,圆形、卵圆形,少数为肾形或哑铃状,染色质呈网状,不凝聚,核仁少见。HC的特征为胞质呈细长凸起,如毛状。98%的患者血中单核细胞减少,80%中性粒细胞也下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积分大多升高。

(2)骨髓:99%的患者骨髓受累。骨髓常发生“干抽”,为骨髓网状纤维增生所致。故需做骨髓活检,但病理切片中无成纤维细胞浸润,也无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骨髓病理显示HC弥漫浸润,但部分患者仅为局限性或间质浸润。HC在HE染色下核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染色质粗于外周血的HC,核被胞质围绕,呈“炸蛋”样。HC间排列较宽松,镜下骨髓组织蜂窝状结构。此外,仍可见残留的正常造血组织。

(3)细胞化学染色:酸性磷酸酶(ACP)同工酶与位于HC胞质,95%的HCL患者,血或骨髓涂片ACP染色可获阳性结果。更为特异的是HC行ACP染色的阳性结果不被酒石酸所抑制,称为耐酒石酸ACP(TRAP)染色阳性。

(4)电镜检查:扫描电镜下HC胞质凸起成较钝的细长绒毛,或呈宽底皱褶,或呈伪足样。透射电镜下,50%的HCL患者可见HC胞质内圆柱状包涵体,呈多层平行外鞘的中空结构,称为板层核糖体复合物,为HC标志性形态。

(5)免疫表型:HC表达全B细胞分化抗原,故CD19、CD20、CD22阳性,但还有较特异的高水平分化抗原,CD11C、CD25、CD103阳性,而CD5、CD23阴性。

(6)肝、脾病理学:HCL脾脏内HC浸润限于红髓,白髓不受累,且萎缩。虽然血中单核细胞减少,但红髓内组织细胞增多。此外,可见特殊的“红细胞湖”,系由HC围成的假窦,中间充满红细胞。肝内HC主要浸润汇管区及肝窦,可见血管瘤样假窦形成。

(7)影像学:少数HCL患者骨X线检查显示溶骨性损害,其周围可伴骨硬化征象,患者临床上常诉骨痛。肺部感染为HCL的常见并发症,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有相应的征象。

(七)诊断标准

根据脾肿大,伴血细胞或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和(或)骨髓有定量的毛细胞,且TRAP染色阳性,即可做出诊断。如毛细胞数量少,或形态上不能肯定,同时TRAP染色阴性者,则应行免疫表型检测,CD11C、CD25及CD103阳性者同样可确诊。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可行电镜检查帮助诊断。

(八)鉴别诊断

1.淋巴增生性疾病

(1)脾淋巴瘤伴绒毛状淋巴细胞(splenic lymphoma with villus lymphocytes,SLVL):是一种脾边缘区淋巴瘤,主要肿瘤位于脾,周围血有绒毛状淋巴细胞,易误诊为HCL。鉴别点:①SLVL肿大的脾脏行B超、CT检查,显示脾内有占位,而HCL为均匀性脾肿大;②SLVL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嗜酸性明显,绒毛较HC短而细小,且分布不均,位于细胞的一端。ACP染色阴性或弱阳性,且被酒石酸抑制;③免疫表型两者也不同,CD11C、CD103阳性为HCL的特征,而SLVL则为阴性。CD25在HCL大多为阳性,而SLVL患者仅25%阳性;④SLVL骨髓累及少,或仅呈局灶性浸润,无纤维组织增多。而HCL骨髓几乎均被累及,常呈弥漫性浸润,纤维组织也增多;⑤脾病理改变,SLVL主要侵及白髓,而HCL则在红髓;⑥SLVL常有淋巴瘤样热型,而HCL除并发感染外,发热很少见。

(2)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甚少见,其血白细胞常明显升高,甚至>50×109/L;其HC的细胞核和B—PLL十分相似,有明显的中央核仁,脾肿大更显着,HC的ACP染色阴性,免疫表型CD25、CD103阴性,电镜下板层核糖体复合物缺如,故易和B—PLL混淆。鉴别点:①HCL变异型通常无淋巴结肿大,而B—PLL则常见且明显;②HCL变异型脾浸润性病变同HCL,也在红髓,而B—PLL则主要在白髓。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CLL和HCL均有脾肿大及血淋巴细胞增多,如HCL血白细胞也升高者,则更易误诊CLL。鉴别点:①血白细胞数,CLL几乎无例外地增多,而HCL多数降低;②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在HCL多见,而CLL大多至晚期才有;③HCL血及骨髓涂片可见HC,而CLL为成熟小淋巴细胞;④HCL骨髓穿刺常遇“干抽”或增生低下,而CLL很少“干抽”,增生常明显活跃;⑤免疫表型,B—CLL呈CD5、CD23阳性,CD11C、CD25、CD103阴性,而HCL则反之;⑥鉴别困难者可行电镜检查。

2.原发性慢性骨髓纤维化(IMF) 两者均有脾肿大、骨髓“干抽”及纤维组织增多等特点,IMF晚期也有全血细胞减少。鉴别点:①IMF伴髓外造血,常呈幼粒、幼红细胞血象,而HCL则无;②HCL的血和(或)骨髓涂片见特殊的HC,而IMF则无;③IMF的骨髓不仅网状纤维增多,而且胶原纤维也增多,而HCL仅网状纤维增多,且程度轻。

3.脾功能亢进 HCL有脾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等脾功能亢进征象,故应和原发性及其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区分。血和骨髓中出现HC为主要鉴别点,形态不典型者应经TRAP染色和(或)免疫表型检查区分。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者尚有原发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通常不难和HCL区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