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骨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66页(7912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血清反应阴性、病因不明的常见关节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独立性、全身性疾病;由骶髂关节向上、髋关节、椎间关节、胸椎关节侵犯性发展性疾病,以侵犯中轴关节及四肢大关节为主,并常波及其他关节及内脏,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

(一)流行病学

AS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4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约占3.3%。

(二)病因

强直性脊柱炎由Ball在1977年首先描述,AS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一般认为和HLA-B27有直接关系,但B位点上某些等位基因可能也起作用。环境因素一般认为与某些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有关,近年的研究认为某些克雷伯菌株可能有触发本病的作用。以下将就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假说做简要分述。

1.遗传因素 在AS的发病中遗传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AS与HLA-B27相关性最强。据流行病学调查,AS患者HLA-B27阳性率高达90%,而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仅为4%~9%;HLA-B27阳性者AS发病率为10%~20%,而普通人群发病率为1‰~2‰,相差约100倍。国外报道AS一级亲属子女患AS的相对风险比正常人群高20~40倍,国内报道高120倍。故HLA-B27在AS的发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已证明,HLA-B27的抗原决定簇和致关节炎因子如克雷伯菌、志贺杆菌和耶尔森菌能发生交叉反应。反应低下者似乎多表现为AS,反应增强者则发展为反应性关节炎或Reiter综合征。HLA-B27阳性与AS并非绝对相关,因HLA-B27阴性者也可发生AS,而脊柱关节病患者检测HLA-B27可为阴性。这提示除遗传因子HLA-B27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AS的发病。

2.感染因素 近年来研究提示AS的发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1978年,Ebringer等发现AS患者大便中肺炎克雷白菌检出率为79%,而在其他对照组不足30%,且细菌的检出率与AS的病情活动呈正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HLA-B27分子与肺炎克雷白菌固氮酶还原酶分子有6个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实验表明,肠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与AS发病密切相关,推测肺炎克雷伯菌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理诱发了针对HLA-B27和HLA-B27相关结构的自身免疫反应,并由此导致发生AS和RS。

3.免疫反应 有人发现60%的AS患者血清补体增高,血清中C4和IgA水平显着增高,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上现象提示免疫机理参与本病的发生。在Reiter综合征患者中,HLA-B27抗原阳性率达75%。

4.潮湿寒冷 患者居住及工作环境寒冷潮湿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5.其他因素 除感染外,某些环境因素或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等也被认为可能是发病因素。目前本病病因仍未明了,没有一种学说能完美解释AS的全部表现,很可能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致病。

(三)生理病理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附着点发炎,病变部位主要见于滑膜和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虹膜和主动脉根也可出现炎症。淀粉样变和骨折一般认为属于继发性病变,而肺纤维化和前列腺炎等病理变化与本病的关系尚不肯定。

1.中轴关节——附着点炎 骨附着点炎症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理特点。其病理过程为以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为中心的慢性炎症。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白细胞。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乃至造血细胞消失。进而肉芽组织形成,最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椎骨的软骨终板和椎间盘边缘炎症,可引起局部骨化使椎体变方,即椎体“方形变”;在此基础上又发生新的附着点炎症、修复。如此多次反复,椎间盘纤维环前外侧外层纤维形成韧带赘,可不断纵向延伸,最后可成为直接相邻两个椎体的骨桥结构,最终导致整个韧带完全骨化,使脊椎呈“竹节状”;椎骨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造成胸椎后凸畸形。病变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脊柱的其他关节由下而上相继受累。附着点病多见于活动性较差的关节,如骶髂关节和脊椎关节突关节。

2.周围关节——包括附着点炎和滑膜炎两种类型 除中轴关节外,附着点病还可见于柄胸连结,肋骨软骨连结,肱骨大结节和内、外上髁,髂嵴和髂骨前、后棘,股骨和胫骨粗隆,收肌结节,股骨和胫骨内外侧髁,腓骨头,足跖筋膜和足跟跟腱附着点,颈、胸、腰椎棘突以及坐骨结节等部位,均可引起临床症状,并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性的临床指标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炎并不少见。典型表现为滑膜细胞肥大和滑膜增生,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普通显微镜检查除炎症细胞浸润不如类风湿滑膜炎明显外,其他表现相似。组织免疫化学检查可见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炎浆细胞浸润以IgG型和IgA型为主,而类风湿滑膜炎则以IgM型为主。滑液方面,强直性脊柱炎滑液中多核白细胞数较类风湿滑液低,而淋巴细胞数较类风湿滑液高。典型强直性脊柱炎滑膜可见细胞吞噬性单核细胞,而类风湿细胞少见。和附着点炎相比,滑膜炎在本病病理上居于次要地位,且侵蚀性少见。

3.其他系统及组织器官

(1)心血管系统病变:约占10%,主要病理改变的特点是侵犯主动脉瓣。主动脉瓣膜增厚,纤维化,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下纤维嵴。病变累及二尖瓣前叶,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受累很少。偶见有心包和心肌纤维化。尸检中可见以下几种变化:①主动脉环有显着扩张;②膨如气球的动脉瘤和主动脉窦的扩张;③主动脉瓣叶的增厚、缩短和钙化,下垂至左心室腔内;④主动脉瓣尖卷曲的游离缘增厚;⑤有些病例有连合的粘连和部分融合;但也有部位没有粘连而游离;⑥主动脉窦内膜和主动脉瓣环区的增厚;⑦慢性纤维化使心包腔消失。

镜下改变,瓣膜环附近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遭破坏,有毛细血管形成、圆形细胞浸润,偶有多形核白细胞,心腔内壁纤维组织增生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主动脉瓣尖端有纤维性增厚和钙化;冠状动脉心肌分支动脉的内壁有轻度纤维肌性增厚。晚期主动脉瓣和靠近主动脉处有急性炎表现,而其他瓣膜皆正常。主动脉除有动脉粥样硬化外,无其他病变。

和类风湿关节炎一样,心传导阻滞也是强直性脊柱炎时心脏的易发病变,常有短暂或持久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这主要是由于纤维化组织侵犯房室束引起。本病血管炎少见。

(2)肺病变:肺部病变特点是肺组织呈斑片状炎症,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进一步可发展为肺泡间质纤维化。许多报道证实强直性脊柱炎晚期表现出有上叶肺纤维化。放射影像显示双肺弥漫性纤维化,可引起肺实质损伤或囊肿。镜下改变为非特异性肺炎变化,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肺泡内纤维化,胸膜增厚、支气管扩张及囊肿形成。

(3)肌肉与皮下组织病变:偶尔出现皮下结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皮下结节不易区别。

(4)肾及泌尿系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的肾脏损伤病理上主要表现为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病。

(5)眼及前列腺等器官:强直性脊柱炎常伴发如虹膜睫状体炎、尾综合征以及前列腺炎等。其病理变化分别为睫状体和睫状突、蛛网膜以及精曲小管、前列腺等处的纤维结缔组织结构炎症。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可升高,PLT增多。

(2)近50%患者CRP可升高,75%患者ESR升高。

(3)免疫球蛋白:α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

(4血清补体: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

(5)碱性磷酸酶,肌酸磷酸激酶:约50%患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

(6)HLA-B27:90%~95%以上AS患者HLA-B27阳性。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开始多侵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骨侧明显。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X线下用按纽约诊断标准分5级:0级为正常骶髂关节;Ⅰ级为可疑骶髂关节两侧炎;Ⅱ级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蚀病变,关节腔轻度变窄;Ⅲ级为骶髂关节两侧硬化,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有侵蚀病变伴关节腔消失;Ⅳ级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不伴残存的硬化。

脊柱病变的X线表现,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由于椎间盘纤维环附带部椎骨上角和下的破坏性侵蚀,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椎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行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

(2)CT和MRI:早期X线检阴性时,可行放射线核素扫描,计算机断层和核磁共振检查,以发现早期对称性骶髂关节病变。但必须指出,一般简便的后前位X线片足可诊断本病。

(五)临床表现

1.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患者周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进展较缓慢,脊柱畸形较轻。

关节病变表现:AS患者多有关节病变,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少数患者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围关节,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也可表现为夜间疼,经活动或服止痛剂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关节疼痛减轻,而各脊柱段及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晚期整个脊柱和下肢变成强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1)骶髂关节炎:约90%的AS患者最先表现为骶髂关节炎。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间歇性或两侧交替出现腰痛和两侧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无阳性体征,伸直抬腿试验阴性。但直接按压或伸展骶髂关节可引起疼痛。有些患者无骶髂关节炎症状,仅X线检查发现有异常改变。约3%的AS颈椎最早受累,以后下行发展至腰骶部,7%的AS为几具脊柱段同时受累。

(2)腰椎病变:腰椎脊柱受累时,多数表现为下背前和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前屈、后仰、侧弯和转动均可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脊突压痛,腰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有腰肌萎缩。

(3)胸椎病变:胸椎受累时,表现为背痛、前胸和侧胸痛,最终导致驼背畸形。如肋椎关节、胸骨柄体关节、胸锁关节及肋软骨间关节受累时,则呈束带状胸痛,胸廓扩张受限,吸气咳嗽或打喷嚏时胸痛加重。严重者胸廓保持在呼吸状态,胸廓扩张度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辅助。由于胸腹腔容量缩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

(4)颈椎病变:少数患者首先表现为颈椎炎,先有颈椎部疼痛,沿颈部向头部臂部放射。颈部肌肉开始时痉挛,以后萎缩,病变进展可发展至颈胸椎后凸畸形。头部活动明显受限,常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上仰、侧弯或转动。严重者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块地面,不能抬头平视。

(5)周围关节病变:约半数AS患者有短暂的急性周围关节炎,约25%有永久性周围关节损害。一般多发生于大关节,下肢多于上肢。

肩关节受累时,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更为明显,梳头、抬手等活动均受限。侵犯膝关节时则关节呈代偿性弯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为困难。极少侵犯肘、腕和足部关节,侵犯于部分关节者更为罕见。

此外,耻骨联合亦可受累,骨盆上缘、坐骨结节、股骨大粗隆及足跟部可有骨炎症状,早期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痛,晚期有骨性粗大。一般周围关节炎可发生在脊柱炎之前或以后,局部症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易区别,但遗留畸形者较少。

2.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 关节外表现:AS的关节外病变,大多出现在脊柱炎后,偶有骨骼肌肉症状之前数月或数年发生关节外症状。AS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并伴发多种疾病。

(1)心脏病变: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据尸检发现约25%的AS病例有主动脉根部病变,心脏受累在临床上可无症状,亦可有明显表现。临床有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约1%;约8%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可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时存在单独发生,严重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阿-斯综合征。当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发生心绞痛。少数发生主动脉瘤、心包炎和心肌炎。合并心脏病的AS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病史较长,脊柱炎及外周关节病变较多,全身症状较明显。

(2)眼部病变:25%的AS患者有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或葡萄膜炎,后者偶可并发自发性眼前房出血。虹膜炎易复发,病情越长发生率愈高,但与脊柱炎的严重程度无关,有周围关节病者常见,少数可先于脊柱炎发生。眼部疾病常为自限性,有时需用皮质激素治疗,有的未经恰当治疗可致青光眼或失明。

(3)耳部病变:有报道42例AS患者中12例(29%)发生慢性中耳炎,为正常对照的4倍,而且,在发生慢性中耳炎的AS患者中,其关节外明显多于无慢性中耳炎的AS患者。

(4)肺部病变:少数AS患者后期可并发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咯血,并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X线检查显示双侧肺上叶弥漫性纤维化,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类似结核,需加以鉴别。

(5)神经系统病变:由于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易使颈椎脱位和发生脊柱骨折,而引起脊髓压迫症;如发生椎间盘炎则引起剧烈疼痛;AS后期可侵犯马尾,发生马尾综合征,而导致下肢或臀部神经根性疼痛;骶神经分布区感染丧失,跟腱反射减弱及膀胱和直肠等运动功能障碍。

(6)淀粉样变:为AS少见的并发症。有报道35例AS中,常规直肠黏膜活检发现3例有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大多没有特殊临床表现。

(7)肾及前列腺病变:与RA相比,AS极少发生肾功能损害,但有发生IgAD肾病的报道。AS并发慢性前列腺炎较对照组增高,其意义不明。

(六)诊断标准

HLA-B27是诊断的重要检查,骶髂关节炎体征及X线显示的特点对诊断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AS临床诊断标准为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①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体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为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放射学标准 骶髂关节炎,双侧为Ⅱ级或单侧为Ⅲ~Ⅳ级。Ⅱ级为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明显异常,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等1项(或以上)改变。Ⅳ级为严重异常,即完全性关节强直。

3.诊断 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者。可能为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伴任何临床标准者。

(七)诊断鉴别诊断

应与机械性腰痛、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鉴别。早期,尤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者应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还应与其他脊柱关节病鉴别。

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时腰、背痛等中轴关节症状少见。由于骨骼发育不成熟,骨盆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帮助不大。脊柱强直更是发生于关节炎、附着点病等出现多年以后。实际上多为回顾性诊断,应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红斑狼疮鉴别。

晚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起病时脊柱症状轻或缺如,发生关节炎关节数目少且轻,血沉增快,可有下肢凹陷性水肿,应与血清阴性滑膜炎鉴别。后者常见于50岁以后人群,但预后良好。晚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则数年后出现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受累,且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不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