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肿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骨科疾病诊断标准》第459页(2421字)

(一)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多见于头部和躯干,发生于手部及前臂者并不少见。多发生在女性,女性发病比男性多2~3倍。

1.病因 多数学者认为,大多数血管瘤属先天性,出生时即存在,一般在出生后4~6个月生长较快,以后即缓慢生长,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静脉构成,有一纤维假囊,管壁菲薄,由衬有内皮层的扩大的海绵窦所组成。

2.临床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肢体的任何组织,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腱鞘、神经和骨骼均可能受累。范围大小不一,小者仅为数厘米,界限清楚,易于彻底切除。大者可波及全手,整个前臂甚至整个上肢,边界不清,广泛侵及上肢各种组织。其主要特点是:①表面为蓝色和紫红色的肿物,其蓝色的范围呈不规则状,随血管瘤侵及的组织范围而异;②肿物呈可压缩性,即其大小呈可变性,肿瘤体积可随肢体位置或外力按压而改变;③血管瘤可致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④血管瘤可发生于手部的任何部位,而发生于特殊部位的血管瘤可引起特殊症状。

3.检查

(1)X线:于软组织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见直径2~3mm的圆球状阴影,瘤体内可见点状钙化阴影。侵及掌骨和指骨的血管瘤,可见骨骼上有虫蚀状透明区。

(2)B超:软组织内高回声肿物,可呈团块状,分叶状,条索状,内可见粗细不等,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

(3)血管造影:除可以帮助诊断外,还能明确肿瘤的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4)MRI:对肌肉内海绵状血管瘤有显着的诊断价值,由于血管瘤和正常组织的对比差别明显,可以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范围,以及与神经血管束之间的关系。

4.诊断 血管瘤依据其临床特点大多可以明确诊断,位于深部组织的血管瘤,有时需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二)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有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手部的动静脉瘘多为先天性。

先天性动静脉瘘是先天发育过程中由于动脉和静脉来自共同的血管网丛,经分化分别成为动脉和静脉,如因某些原因分化不全,即形成动、静脉之间多处短路连接。其特点是瘘口小而广泛,病变累及组织多,常与皮肤、肌肉、骨骼等血管瘤同时存在,对不引起全身影响的动、静脉瘘,一般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造成肢体快速生长组织充血,肢体组织缺氧严重,明显静脉曲张也应积极手术治疗。

继发性动静脉瘘多由创伤所致,如创伤、刀刺伤、骨折端刺伤及医源性损伤,在动静脉间破损后,局部先形成血肿,随后在动脉压力的冲击下,血流通过血肿腔和静脉破口引起动静脉短路,不仅造成动脉远端供血不足,而且引起回流受阻,在双重病理的作用远端组织缺血程度更为严重。

1.临床表现 创伤性动静脉瘘可在局部创伤后出现症状。先天性动静脉瘘虽在出生后即已存在,一般在数年或数十年后出现症状。

手部的先天性动静脉瘘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手指部静脉怒张,伴有搏动,患处局部发热、多汗,患肢或患指可增生肥大。病变肢体远端可出现青紫、发凉等血循环不良的表现。患处可有跳动感,局部可听到连续性隆隆样杂音,可触及明显的血流震颤。

由于动静脉的短路存在,动脉血可直接通过其短路回流到心脏。当动静脉瘘离心脏越近,瘘口越大时,对心脏的负担就越大。病程较长时,血压的脉压差增大,心率加快。当用手按压瘘口时,脉压差可立即恢复,心率立即下降,称为“脉搏迟缓试验”,这是动静脉瘘与假性动脉瘤鉴别的重要特征。

2.检查

(1)动脉造影:当决定手术治疗和了解既往做过手术后动静脉瘘的残留情况,需做动脉造影术以详细了解病变情况。

(2)静脉血氧检查:病变部位静脉血氧测定比健侧相同部位静脉血氧含量增高。

3.诊断与鉴别诊断 动静脉瘘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容易诊断,必要时行血管造影以进一步确诊。需注意与假性动脉瘤相鉴别。

(三)创伤性动脉瘤

创伤性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受锐器伤破裂出血,而血液不能外流,在软组织内形成血肿,这种血肿与动脉直接相通,随心跳而搏动,又称搏动性血肿。数周后,血肿表层逐渐机化,形成纤维组织囊,其内层衬有一层内皮细胞,其内的血肿凝固,部分液化,又称为假性动脉瘤。

1.临床表现 本病有明显创伤史。其临床主要特点是局部出现球形或卵圆形肿块,表明光滑,紧张而有弹性,用手触之有明显搏动,频率与心跳一致。于肿块上可听到明显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肿块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可引起神经症状,如麻木、疼痛等。也可继发感染、破裂出血。

2.诊断 根据本病特征性表现,诊断没有困难。必要时可行彩色超声明确诊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