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骨科疾病诊断标准》第517页(1862字)

骨囊肿为良性病变,亦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骨囊肿较小者可因骨折后骨痂而消失;囊肿较大者也可因之缩小;偶尔可因血肿骨化而消失。一般来讲,骨囊肿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骨骺愈合施行,目的为减少复发的机会。骨囊肿偶有恶变为肉瘤的可能。本病多发于长管骨骨端,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一)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以0~15岁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成人少见。

(二)病因

病因尚未明了。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淤滞所致;也有认为本病系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也有认为可能系创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

(三)病理生理

骨囊肿多数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囊肿本身有一层纤维薄膜,囊内充满透明的黄色液体,有时因出血而呈红棕色或血色。薄膜周围为边缘整齐的骨壁,骨壁有时有长短不同的骨嵴存在,因而在X线照片上囊肿可呈多房样。骨干骨质因囊肿的生长而变薄扩张,易发生病理骨折,造成囊内外出血。有时囊肿因血肿纤维化而产生纤维间隔,形成多房性。镜下可见较多纤维组织中有骨样组织或骨组织,有少数散在的多核巨细胞。

(四)临床表现

好发于股骨颈、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向骨干方向移动。患者一般临床症状比较轻微,局部仅有不适和隐痛,多数因病理性骨折,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而就诊,X线摄片才发现此病。

(五)检查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或骨干部位有椭圆形溶骨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骨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

(六)诊断标准

1.多见于儿童及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2.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发现病变。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4.病理检查可确诊。

(七)鉴别诊断

1.动脉瘤样骨囊肿 两者在临床、X线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动脉瘤样骨囊肿多为偏心性,具有中等度侵蚀性,且常可穿破骨皮质包壳,其边缘轮廓模糊不清,呈虫蛀状,其骨皮质常膨胀如气球状,可穿刺出新鲜血液,穿刺时常有血液搏动感。而骨囊肿则为黄色或褐色液体。

2.骨巨细胞瘤 多见于20岁以上的成年患者,好发于股骨的远端及胫骨近端,病变呈多房状或泡沫状,具有高度偏心性和膨胀性,有一定的侵蚀性,可穿透骨皮质累及骨骺等特点。但股骨上端的骨巨细胞瘤与骨囊肿有时仍难以区别。

3.单发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两者有时在临床及X线表现上极相似,特别是纤维异样增殖症又无毛玻璃状表现或丝瓜瓤状改变而只呈囊状膨胀改变时,很难区别,只是纤维异样增殖症病变范围较广泛,不一定呈中心性生长,除骨端外,常侵及干骺端及骨干。

4.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 该病病损范围常较小,可发生于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骨干部位为多,常伴明显的疼痛,白细胞计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均可增高,X线影像其病损边缘不如骨囊肿清晰,且多有骨膜反应。

5.非骨化性纤维瘤 多呈偏心性,距离骺板常有一定距离,病变范围较小。

6.内生软骨瘤 易发于手、足短管状骨,X线片上可见病变的透明区内有钙化斑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