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袢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88页(2105字)

盲袢综合征(blind loop syndrome)主要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导致盲袢或盲袋(即肠袢)的形成,也可由小肠狭窄、憩室、硬皮病及神经功能失调等引起并发生淤滞使小肠内容物在肠腔内停滞和细菌过度繁殖引起的腹泻、贫血、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的综合征。

(一)病因

1.食物严重污染 胃黏膜屏障机能损伤如胃酸缺乏、胃空肠吻合术后、部分或全胃除术后;小肠内细菌繁植,如胆管炎、肠间瘘和回盲袢括约肌切除术后等造成小肠的细菌数超量。

2.十二指肠及空肠憩室炎,Crohn病、结核、溃疡引起的肠腔狭窄或先天性肠腔狭窄;手术出现的输入袢淤滞、术后盲袢、空肠旁路、肠侧吻合术;硬皮病、淀粉样病、小肠假性梗阻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切断术、糖尿病等引起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小肠蠕动失调,以上几种情况可引起肠腔内细菌清除延缓。

3.老人、营养不良、尿毒症、热带性腹泻(tropical sprue)、胆盐缺乏、单糖吸收不良者的免疫功能减退。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小肠上段肠腔内一般无细菌生长,仅回肠下段有少量细菌,如细菌过度繁殖可引起本病。有上述病因引起进入小肠的细菌数超量、肠腔内细菌清除延缓、免疫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小肠内细菌的过度繁殖可损伤小肠黏膜,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大量的维生素B12被细菌消耗,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此外,大量的细菌可将结合性胆盐分解为非结合性胆盐,影响脂肪微粒的形成,从而影响脂肪物质的吸收。非结合胆盐还能刺激肠蠕动,故盲袢综合征几乎皆伴有脂肪泻和水泻。

(三)临床表现

盲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决定于小肠病变的性质及细菌生长的程度。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胃肠道症状 腹泻是本病共同表现,包括脂肪泻和水泻。常有腹胀、腹痛,可有恶心、呕吐。由于食物被过度分解,粪便多恶臭。偶有因肠袢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

2.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 由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和被消耗,常引起高色素性大细胞贫血,亦可因铁吸收障碍而有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可因各种维生素吸收障碍引起夜盲症、口角炎、舌炎、糙皮病、低钙性搐溺及骨质软化等。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低蛋白血症及体重减轻十分常见。

3.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深部感觉受损、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

(四)检查

1.小肠抽吸液检查 用插管法取得小肠液作细菌培养,如细菌总数超过105/mm3,即提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亦可测定小肠液中非结合性胆汁酸。本征为阳性。此外尚可测定小肠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0.8mmol/L,丙酸>0.1mmol/L,丁酸>0.01mmol/L可提示本征。

2.尿排泄物测定 尿兰母和酚是蛋白质在肠内被细菌分解的产物,患者尿中排泄量明显增加。

3.呼吸试验 由于在盲袢内繁殖的细菌能把14C标记的甘氨酸由胆盐分解出来而被吸收,经过代谢变为CO2,运送到血液中,并经肺呼出,在口服14C标记的甘氨酸后4小时可在呼吸气中出现。患本征时CO2的排出可较正常人高10倍。

4.X线造影或CT检查 在有些病例可显示出盲袢、狭窄、瘘管等小肠病变,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五)诊断

在有腹部手术史或其他小肠病史的基础上,如同时出现腹泻、贫血、消瘦等症状,应当考虑本病。不典型的病例可结合小肠抽吸液检查、尿排泄物测定、呼吸试验、X线造影或CT检查以帮助诊断。

(六)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粘连性肠梗阻 有回结肠吻合手术病史,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的表现,腹部平片有小肠液气平面可资鉴别。

2.吻合口狭窄 如有回肠近端与大肠吻合口狭窄则出现腹痛、腹胀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的症状。但腹部平片无旷置肠管、无扩张,小肠造影提示钡剂通过吻合口困难,区别不难。

上一篇:缺血性结肠炎 下一篇:结肠憩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