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肾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93页(1859字)
一、概述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是以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量少于2.0g/d,以白蛋白为主)和(或)单纯性血尿(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并偶见肉眼血尿,血尿性质为肾小球源性)为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本病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迁延数十年,肾功能保持良好。
二、病因
导致本病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链球菌和其他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
三、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可显示广泛不同的病理类型,包括微小病变型、系膜增殖性肾炎(包括IgA肾病)、局灶节段性增殖性肾炎,有时类似消散期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少数病例可呈较严重的肾小球病变。此外,遗传性肾炎也可以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起病,因此需做肾活体组织检查才能明确病因。
四、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大多在10~30岁,40岁以上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匿,往往无水肿及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特征,双侧无特异性的腰部酸痛可能是病史中惟一的症状。主要是尿检异常,不少患者是在偶然从尿常规检查中发现,或因感冒、发热做尿检查时或在体格检查时才发现。
隐匿性肾炎患者的尿异常可分为3种形式:
1.以轻度蛋白尿为主,尿蛋白定量每日<1.0g,但无其他异常,也称为单纯性蛋白尿。可因感染或劳累等诱因使尿蛋白加重,但极少超过2g/d。红细胞少见,一般每高倍视野少于5个,此种形式多见于微小病变和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
2.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无其他异常。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以异常为主,也称为单纯性血尿,此种形式多见于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或IgA肾病。
3.兼有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患者常在持续性蛋白尿及镜下血尿的基础上因感染或过度劳累后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加重,此种形式多见于系膜增殖性肾炎,少数见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膜增殖性肾炎。
五、诊断
对本病的诊断比较困难,应通过长期观察,细致检查,如发现有持续性尿改变或反复发作性血尿并能除外其他疾病后,才能做出临床诊断。要点如下:
1.间断或持续性镜下血尿。
2.患者发现有或无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定量每日<2g。
3.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肾功能正常。
4.病程长,但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除以上检查外,若有条件早期做肾活检,不但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而且还可判明病理类型和预后。
六、鉴别诊断
1.功能性蛋白尿 因发热、受冻、高温、剧烈体力活动后等引起轻度蛋白尿,称为功能性蛋白尿,这种蛋白仅为微量,而且以上诸因素解除后,蛋白尿即完全消失。
2.体位性蛋白尿 即直立时间较久而出现的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多见于儿童及少年,偶见于健康成人。其原因是直立时脊椎前凸,使下腔静脉受到肝脏后缘和脊柱的压迫,导致肾淤血,或是左肾静脉横跨脊柱时受前凸的脊柱压迫所致。平卧数小时再排尿则尿蛋白消失。
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的诊断必须慎重,并应长期随访,随访6~10年30%~50%有肾小球病理改变。
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尿改变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类似于隐匿性肾炎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