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与动脉硬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384页(1681字)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与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类固醇)的总称。脂类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所以,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组成。

通过超速离心法,根据脂蛋白密度大小不同,可将血浆脂蛋白分成5大类,即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此外,还有脂蛋白(a)。

如果根据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荷不同,我们可以采用电泳法将其分离,可分为原点位置的乳糜微粒、前b-脂蛋白、b-脂蛋白和a-脂蛋白4条脂蛋白区带。它们分别对应于CM、VLDL、IDL、LDL和HDL。脂蛋白的蛋白部分是一种特殊蛋白,因与脂质结合承担在血浆中运转脂质的功能,故又称为载脂蛋白。上述这些成分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检测。血脂已经成为健康检查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生化指标,有人称之为“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谱”。所有基础和临床研究都确定无疑地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冠心病(CHD)重要的危险因素。

关于血清甘油三酯(TG)是否是CHD的危险因素,一直在争论。有不少研究支持TG的致AS作用:

(1)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两者的残粒(remnant)和中间密度脂蛋白(IDL)组成了富含TG的脂蛋白(TRL)。现在认为,IDL和VLDL2有独立的致AS作用,血清TG增高往往反映TRL残粒的潴留。

(2)高TG时,由于胆固醇酯(CE)和VLDL中的TG进行交换,使HDL-C下降,消弱了HDL-C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3)高TG与“小LDL”的生成有关,而“小LDL”被认为是LDL中致病很强的部分(“小LDL”是有VLDL2转变而来)。

在脂蛋白方面,人们已经研究得非常清楚,LDL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而HDL则对动脉粥样硬化(AS)有拮抗作用。因此,血清LDL升高和HDL降低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载脂蛋白A(ApoA)是HDL-C的主要载脂蛋白,其中包括ApoA1,A2两个亚类。ApoA可以结合周围组织的游离胆固醇,促进动脉壁细胞中胆固醇的清除,缺乏时可加重动脉硬化。载脂蛋白B(ApoB)是LDL-C的主要载脂蛋白,其升高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现在普遍重视LDL亚组分型式,研究表明,小而密的LDL更易进入动脉壁,发生氧化修饰形成粥样斑块,因此,有以apoB与LDL-C同时测定评估小而密LDL(sLDL)的设想,在正常情况下,sLDL颗粒数少于大颗粒LDL,但病理状态时sLDL增多远远超过大颗粒LDL,而sLDL含胆固醇比例相对较少,apoB较高。患者可以表现为LDL-C不高而apoB增高的现象。脂蛋白(a)(Lpa)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其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环境、饮食、药物对Lp(a)水平的影响不明显,高Lp(a)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与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因素无明显相关。Lp(a)的脂质成分与LDL相似,含有两类载脂蛋白:ApoB100和Apo(a)。后者是Lp(a)的独特载脂蛋白。Apo(a)与纤溶酶原(PG)有80%~90%的同原性,与PG竞争细胞表面的PG受体,抑制PG与PG受体的结合,及PG激活剂(t-PA、尿激酸等)的活力,促进血栓的形成,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肝病可使Lp(a)下降,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心梗、外科手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可使Lp(a)上升。

上一篇:血脂治疗目标及理想血脂 下一篇:晕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