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9页(1722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又名鲜生姜、地辛;主要含有姜酮、β-没药烯、姜醇、脑、枸橼醛、姜辣醇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辛、微温,入肺、心、脾、胃四经;属辛温解表类药。

〔功效主治〕 疏风散寒,温胃止呕,消痰利水,解毒。适用于风寒感冒,常与荆防等配伍应用,轻者可用红糖煎服;胃寒呕吐、水饮呕吐,多与半夏、云苓同用;痰饮咳喘、眩冒、脘腹痞胀、泻泄,常与半夏、茯苓、泽泻同用;半夏、南星中毒等。

〔本草撷英〕 别录: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祛痰下气。

元素:益脾胃,散风寒。

时珍: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亦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也。

备要: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咳逆呕哕,胸壅痰膈,寒痛湿泻。消水气,行血痹。

指掌: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益,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反胃之哕。

〔名医心得〕 焦树德:中风 生姜汁可化痰止呕,用于治风痰口噤不语,风痰阻滞经络半身不遂证。这时常配竹沥汁同用。其用法是:竹沥汁31克兑入生姜汁六、七滴,分两次服。[1]

〔药理与应用〕 1.抗菌抗炎作用: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生长;抑制PG的释放;抗发热和镇痛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肾炎、风湿等病。

2.消化系统:(1)保护胃粘膜与抗溃疡作用;(2)利胆作用。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溃疡及胆囊炎、胆石症等。

3.呼吸系统:动物实验证明(6)-姜烯酮具有很强的镇咳作用,其作用不亚于可待因。临床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感染引起的咳嗽、吐痰等症。

4.心血管系统:(1)抗凝作用 抑制ADP、AA、肾上腺素、胶原蛋白等致凝物质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此作用与其能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产物密切相关。抑制TX生成,而不减少或升高前列环素的水平。故认为生姜可取代目前有严重副作用的TX抑制剂和前列环素,成为天然抗凝剂。(2)强化作用 姜辣素能增强左右心房收缩力,并加快收缩频率;加速心肌肌浆网的Ca++摄取,可以认为是心肌肌浆网Ca++泵三磷酸腺甙的激活因子。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5.生殖系统:生姜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动物附睾和输精管中的精子活动力和数量,而不产生任何对精子的毒性作用。临床尚用于阳萎患者,不育症未见应用。

6.其他作用:抗晕动症和止呕作用;兴奋肠管腺、唾液腺、胃液腺的分泌,兴奋呼吸中枢;以及抗癌作用。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食欲不振等。

〔剂量用法〕 3~9克,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 生姜味辛性温,功擅温胃止呕,孙真人谓“姜为呕家圣药”,故不论外寒直中、水湿停中、痰饮滞胃、饮食不洁,以致胃气上逆而呕吐、恶心者,加入辨证方药中均收良效。另外,姜中含丝如发,取类比象,用于斑秃,亦颇有效。其用法是:将鲜生姜洗净晾干,切去头便有姜汁外渗,以之外搽涂患处,日3~6次。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2

上一篇:薄荷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