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34页(1819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的根,又名西秦艽、左秦艽、大艽。主要含有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及挥发油。辛、苦、微寒。入胃、肝、胆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利尿。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骨蒸潮热,小儿麻热,黄疸,小便不利。

〔本草撷英〕 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别录:疗风,无问新久,通身挛急。

时珍: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哺潮热骨蒸。

甄权:利大小便,疗涵疸,解涵毒,去头风。

指掌:其用有二:除四肢风湿若神,疗遍骨疸如金。

〔名医心得〕 张树生:退黄疸 本品辛散苦泄,既能导湿热从二便出,又使风湿从表而解,实为治疗黄疸要药。且性和平而润,不伤正气,可重用。[1]

焦树德:退黄疸 本品通便利水,退黄疸,常与白鲜皮配伍治黄疸型肝炎服菌陈剂无效者。[2]

王药雨:用于结核性潮热、消耗热、虚热等热症。对于湿热黄疸,亦奏良效。[3]

郁文骏:哮喘 本品能显着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有抗过敏作用,为治疗哮喘之良药。[4]

〔药理与应用〕 1.抗菌、抗炎作用:体外抗菌试验表明,秦艽浸剂对炭疽杆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肺炎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煎剂及提取物对动物实验性炎症具有消肿胀作用。

2.镇静、镇痛作用:秦艽甲素小剂量时大和小鼠有镇静作用,还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但较大剂量时则有中枢兴奋作用,最后可导致麻痹而死亡。光热刺激法、热板法实验均证明秦艽碱甲具有提高动物痛阈,表现出镇痛作用。

3.抗过敏性休克和抗组织胺作用:能明显减轻豚鼠因组织胺喷雾引起的哮喘及抽搐,对于的蛋清性过敏性休克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能明显降低大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秦艽碱甲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作用。进一步实验研究认为,其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无关,可能是直接抑制心脏的结果。

5.其他作用:对大鼠和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对麻醉犬及离体豚鼠的回肠运动虽无影响,但能拮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

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试用于疟疾发热。

〔剂量用法〕 5~10克,煎服。

〔按语〕 本品辛散苦泄,性质和平,既能散风除湿,通络舒筋,又善清虚热,故为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常用之品。关于本品通利二便治黄疸,《本草纲目》引《海上集验方》单用治黄疸,《药性论》有“虚五种黄病”,《四声本草》有“疗酒黄、黄疸”之载。近代用治黄疸者亦不鲜见,但多与他药相伍为用。

【参考文献】:

[1]张树生.百药效用奇观.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8:42

[2]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66

[3]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2:91

[4]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小儿咳喘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84

上一篇:威灵仙 下一篇:紫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