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良冶(yě): 善于冶炼金属的人。裘(qiú): 毛皮服装。良弓: 善于制造弓箭的人。箕(jī): 簸箕。一说为: 优秀的冶金工匠,一定要求儿子先学缝皮装,以便了解成型原理;优秀的制弓工匠,一定要求儿子先学编簸箕,以便了解竹木之性。比喻做学问必须先掌握基础知识。一说为: 父亲会炼金,儿子就能触类旁通,学会缝皮装;父亲会造弓,儿子就能依据原理,学会编簸箕。指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作用。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例] ~。诸武臣者,其勋烈忠义,家声未泯也。弧矢之技,攻守之略,四方之事耳!(明·章潢《图书编》卷八三)|古人说“~”,意思是说铁匠铸铁以制器,其子必能缀裘以制衣;弓匠弯竹以制弓,其子必能屈柳以制箕。这是因为耳目濡染,触类旁通,易于成材的缘故。(汪水文《梨园徽汉绍箕裘》)也作①〖良冶之子,善知为裘;良弓之子,善知为箕〗 北魏·李彪《求复修国史表》:“若夫~。物岂有定,习惯则知耳。”②〖良冶之子,当学为冶;良弓之子,当学为弓〗 元·戴表元《讲义》:“天性之自然,发之于内;耳目之聪明,接之于外。有不学,学必积矣。~。父业而子世之宜也。”③〖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工之子,必学为箕〗 元·李继本《东安县邵家庄乡学记》:“《记》曰:‘~。’况吾齐民之子,其可不以学为士乎?”倒作①〖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列子·汤问》:“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②〖良工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宋·林希逸《考工记解》卷上:“《记》曰:‘~。’箕亦竹为之,学弓而先学箕,此犹可通学,冶而学裘,殊无干涉。”③〖良弓之子,先学为箕;良冶之子,先学为裘〗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习技》:“古人立法,常有事在此而意在彼者,如:‘~。’妇子之学歌舞,即弓冶之学箕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