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机是随着电视机的诞生而诞生的。1927年1月,旅居英国的苏联科学家日乔鲁夫设想,利用波兰人浦尔生发明的钢丝录音技术,不仅可记录声音,而且还可记录图像;利用电磁方式就能记录电视信号。日乔鲁夫在英国申请到了这种设想的专利。后来,因他无力支付一年一度的专利费,不久,他不得不放弃了专利权。1928年10月,英国人芬奇巴耶特申请了唱片式录像的专利,并生产了试用唱片。制作时,巴耶特先把30线的扫描图像通过特殊的设备转变为音频信号,然后像制作唱片一样在录像唱片上刻出螺旋沟槽。这种录像唱片必须跟电视机和电唱机同步使用。这时的机械式录像机只能记录30线的扫描图像,但1936年黑白电视机的线数已发展到405线,以后出现的彩色电视机又提到625线,机械式录像机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人们开始设法用电子扫描的办法制造电视录像设备。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广播公司发明了电子录像机。但它非常笨拙,实用性很差,也很快被淘汰掉了。
1956年4月,美国安潘克斯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实验性的磁带录像机。这台录像机价值7.5万美元,体积比一辆小汽车还大。
195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问苏联,与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之间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即究竟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美国记者当场作了现场采访。几分钟后,美国新闻媒体利用刚刚发明的录像机将尼克松与赫鲁晓夫的唇枪舌剑向全世界作了电视实况转播,赫鲁晓夫看到后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资本主义竟然有这等先进的玩意儿?
随后,德国德律风根公司和日本东芝公司发明了螺旋扫描技术,使录像技术更趋完善。新型螺旋扫描录像机内装一个可旋转的磁鼓,上面有一个或数个录像磁头,磁头斜着扫过磁带,就像螺钉的螺旋线一样,这样可以使每条磁带的磁迹精确地对应着一幅完整的画面所给予的视频信号。旋转磁头还可以重复地拾检某一幅画面的信号,在电视荧光屏上再现出一幅静止图像。这样一来,录像机的体积缩得更小了。
半导体器件的飞速发展以及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越来越简化着录像机的体积。
1974年,诞生了可在家庭内使用的家用录像机。其磁头每分钟旋转1500转,磁迹精确度为l微米~2微米,录制速度每秒5米。
录像机广泛普及后,人们对录像节目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录像带的复制技术也随之重要起来。美国福斯特市奥塔里厂利用杜邦公司发明的工艺,以掺钕钇铝石镏石激光器构成了热磁复制声像带系统,大大改进了传统录像带复制的质量。该系统能在l7分钟左右时间复制好18~20部120分钟的电影拷贝。
现在,录像机大都具有节目编辑功能。其定时录像功能一般可设置6~8个录像时段——“易录宝”傻瓜定时器使操作更加方便。还有慢录像功能(LP)和标准录像功能(SP)。如使用240分钟的磁带,在LP方式下,实际可取得8个小时的录放时间,重放时,录像机能自动识别录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