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 简体版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哀江頭 繁体版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裏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āi jiāng tóu 拼音版
鉴赏
杜甫(唐)的《哀江头》选自全唐诗:卷216_45,唐诗三百首。
【注释】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曲江:在今西安市附近。“归不得”:当时杨贵妃缢死马嵬坡。
【简析】
《哀江头》这首诗作于至德二年(756年)春天。在这前一年诗人杜甫去灵武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安禄山的叛兵俘虏带到了长安,后来逃出。诗中所写的就是当时在长安所见到的荒凉情景,回想起从前的盛况,悲愤之情贯穿全篇。
【鉴赏】
《哀江头》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沦陷的长安。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虽为春日,细柳新蒲依旧展绿,可是宫门紧锁,当年的繁华风流全然不见,若论“游人”,惟有诗人杜甫泣咽声堵、偷偷踯躅于曲江边。望着眼前破败萧条的曲江,想起其往日的盛况,诗人杜甫欲游而“潜行”,欲哭不敢放悲声。据此,我们不难想象当时长安的恐怖气氛,和诗人杜甫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情。
“忆昔”所领其下八句为诗的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芙蓉苑。玄宗常携后宫嫔妃经夹道去曲江游春:霓旌浩荡,美女如云,万物生辉,那是何等的气派奢华!诗人杜甫借“同辇随君”的典故显然意在指出唐玄宗游春之举乃是末主之为。劳人修夹道,女官射飞鸟,都只为搏杨贵妃一笑。皇上无心于国事,而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之中,国家岂能不衰!正是盛世不戒,栽下祸根,才酿成“安史”之祸。诗
人一笔三得:既描绘出游春盛况,又暗示其中隐伏的危机,同时使诗歌自然过渡到下文“马嵬坡之祸”。
最后八句是诗的第三部分,写诗人杜甫的感慨。
“明眸皓齿今何在”一句引发人无尽的感慨,昔日灿然而笑的杨贵妃已横死马嵬坡,而长安沦陷,“血污游魂归不得”。唐玄宗也不得已,经剑阁入蜀道,颠沛流离。当初双飞比翼鸟,如今茫茫两分离!诗人杜甫运用这鲜明而巧妙的对照,揭示了他们逸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花自开谢水自流,大自然依然故我,而沧桑巨变,物是人非,怎不叫人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回望城中,尘土飞扬,叛军气焰正嚣张。此时的诗人杜甫忧愤交迫,心烦意乱,本想回城南住处,却不辨方向地走向了城北,可见诗人杜甫哀痛到何等程度!
整首诗“哀”字笼罩全篇,从“少陵野老吞声哭”到“欲往城南望城北”,诗人杜甫哀痛欲绝的心理历程清晰可辨:睹物伤情而生哀———哀中想起先前乐———乐变悲成亡国恨,哀与乐形成强烈对比。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杜甫感情脉搏的起伏,体会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深哀巨恸,同时也从诗歌的描写中,了解了唐王朝由盛而衰时的历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