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在各地的遗存_《山海经》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2-01 10:43:28 分类: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短篇章节


  陕西宝炎帝故里,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神农炎帝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后来人们为了祭祀炎帝,就在他的出生地修建了炎帝陵。

  这里的炎帝陵位于宝鸡渭滨神农镇境内的常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的场所。按照“八世炎帝”的说法,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生于此,葬于此,第八世炎帝葬于炎陵。只按照一世的说法,那么炎帝只存在于宝鸡。

  宝鸡的炎帝庙大殿面阔5间,左厢房里展出有炎帝的生平及传说故事,右厢房的墙壁上悬挂有各界人士的题词。左右两边的对联是:

  创始定有人千载歧黄崇炎帝;

  流传安天据八方稼穑念神农。

  这充分表达了对炎帝的崇敬之情。正殿面积400平方米,高12米,为清式庑殿。殿堂正中为炎帝座像,像高4.5米,目光炯炯,庄重慈祥。

  殿内两侧墙壁上分别绘有关于炎帝的大型壁画,分别为常羊育炎、浴圣九、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炎帝结盟,讲述了炎帝的生平和功绩。

  在殿堂南面,便是一条笔直的通往后山顶的小道,炎帝陵就在这后山顶上。小道沿山路蜿蜒而上,共有999级台阶。

  这里的炎帝陵是个庞大的圆形陵墓,四周松柏成林,墓前通道两边为历代帝王塑像。炎帝陵的墓冢周围用青石砌筑,墓碑上刻有“炎帝陵”的字样。陵后为颂扬炎帝功德的词、楹联和绘画作品的碑林。

  在山西的高平,也有一座炎帝陵,俗称“皇坟”。这座炎帝的陵墓,传说在轩辕氏黄帝时就已经有了。陵后有庙,谓之五谷庙。五谷庙的创建大概在宋代时。

  据明朝嘉靖年间的《续修炎帝后妃像增制暖宫记》碑记载:

  炎帝神农氏陵庙,历代相传,载在祀典,其形势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内之胜迹。

  在1475的《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

  神农炎帝行宫盘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村东南,见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凡七百余步矣。

  据高平县志记载:

  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现石桌尚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八世孙朱载堉在《羊头山新记》一文中写道:

  山之东南曰故关村,村之东二里曰换马镇,镇东南一里许有古冢,垣址东西广六十步,南北袤百步,松柏茂密,相传为炎帝陵,有石栏石柱存焉,盖金元物也。

  庙院内有一柏树,根周长6米。据此推断,五谷庙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该庙坐北面南,建筑规模宏大,周有城墙,分为上下两院,在其中轴线上,分列为舞台、献台、山门、南道、正殿。原来庙院内碑石林立,约有四五十通碑。后仅存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几间。

  在东厢房的后墙上,有“炎帝陵”石碑一通,是1161年所立。“炎帝陵”石碑的后面有一个甬道可通墓穴,墓内有盏万年灯,常年不熄。

  炎帝陵殿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琉璃脊饰,为元代所建,明代时曾进行过较大维修。屋顶正中脊刹上,正面刻有“炎帝神农殿”,背面刻有“大明嘉靖六年”的题记。

  殿内神台高约一米,刻有龙、麒麟、鹿、花卉等浮雕图案,雕刻精美。殿内神台上原有暖阁,塑有炎帝及其夫人后妃像,后来塑像不在了。东西两边的山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的内容是神农种五谷、制农具、尝百草等。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炎帝陵、五谷庙的祭祖节,周围的村子会举行盛大的庙会,会期将近一个月。有句民谣“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就是形容当时庙会的盛况。在历朝历代,当地人每逢岁时都会致祭炎帝陵。

  在河南的商丘,也有个炎帝朱襄氏陵,朱襄氏为上古帝王之一,就是指的炎帝。根据《辞源》的注解:“朱襄氏炎帝之别号。”根据《柘城县志》记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

  相传,朱襄氏炎帝初在“朱”地施政时,这里经常刮怪风,大风起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天干地裂,草木枯黄,五谷不收。自然灾害危及人们,使人无法生息,甚至面临灭顶之灾。

  朱襄氏炎帝忧心如焚,决定为民除害,降服恶魔,拯救万民。于是他令手下以柘丝、良桐为原料,制作了一把五弦瑟。

  当黄风搅天、拔禾折树之时,朱襄氏炎帝便凭高端坐,拨动瑟弦,瑟声激越,声振高空,怪风渐息,顷刻间天空便彤云密布,下起大雨,百草萌发。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仓廪俱满。人们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朱襄氏炎帝在朱邑主政很久,做了大量好事,深孚众望。《柘城县志》有记载:

  殁后葬于城东15里,其墓如丘,称朱堌。

  据说朱襄氏炎帝去世后,朱邑全境人人添土,墓大如丘,民心所寄。此墓虽多次遭洪水淹浸、冲刷,却依然如故。到了明成化年间,这里有了人家,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小村落。

  这个炎帝陵陵墓呈圆形,黏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

  有一年夏季,众街坊在树下乘凉时,发现一头在朱襄氏墓前拱食,拱出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众人拾起细看,都为之惊讶。原来是一尊观音菩萨雕像。

  此事传到官府,县官就在朱襄氏墓前修了一座寺院。大殿、山门各三间,东西厢房数间,规模颇大,香火称盛,始称观音寺。因庙在朱襄氏陵前,后称朱堌寺。

  传说明惠帝朱允炆避难逃至仵家集的时候,经常到陵前的朱堌寺烧香祭祖,并在陵前亲植皂角树一棵,后来那棵树一直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炎帝的文化遗存在全国还有很多,总之,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中华第一大帝之一,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他的陵墓无论在哪里,都永远值得人们祭祀,都是我们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谒陵扫墓的神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