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颌口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22页(823字)

本病又称皮肤腭口线虫病。是有棘颌口虫的幼虫侵入皮肤而引起的疾病。其感染是由于吃了未煮熟的含有病原体的淡水或饮用被该虫污染的水而致病。

〔诊断要点〕

一、有吃生淡水鱼或饮用生水史。

二、基本损害为水肿性包块或硬结,表面可呈正常皮色、淡红色或红色,类似血管性水肿,但具有特征性的是有游走性。如在皮肤浅层内游走,则表现为匐行疹;损害也可表现为结节性条索状肿块或脓肿,表面常有细小的瘀点。

三、自觉疼痛和瘙痒。

四、可伴有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如同时侵犯某些内脏器官或其他组织,如肺、脑、眼睛等则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五、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六、活组织检查 找到虫体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有时需与血管性水肿相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松弛部位,如口唇、眼睑、外阴等处,无疼痛和触痛,消退的快,无游走性,消退后不留痕迹。

〔治疗〕

一、噻苯哒唑 每日25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分2次口服,共服2日;如仍有活动性损害,可再服2日。

二、液氮冷冻疗法 如损害不深冷冻治疗有较佳疗效。

〔预防〕

避免食用生鱼肉和不饮用生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