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蝇蛆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29页(863字)

本病是由于蝇类的幼虫(蛆)钻进皮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分为三型。

(一)伤口型 皮肤或粘膜既存的破溃伤口,蝇在伤口产卵,孵化成蛆虫在坏死组织中孳生。可见到蛆从创口中爬出或随脓液流出。

(二)匐行疹型 为红色或正常皮色线形弯曲的损害,有游走性,线状损害末端有水疱,蛆在疱的前端正常皮肤内。自觉瘙痒或疼痛,多见于皮肤疏松处,如眼睑、口唇、腰腹等处。损害也可穿破形成溃疡。

(三)脓肿型 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结节或脓肿,单发或多发,具有疼痛和压痛,可破溃,也可自行消失,但蛆可在皮下潜行后又出现新的肿块。

二、血中嗜酸白细胞增高。

三、伤口中找到蛆可确诊,未穿破的损害可局麻下切开查找蛆虫。

〔治疗〕

一、溃疡型损害 以15%~20%氯仿植物油冲洗伤口或喷涂氯仿,麻醉蛆虫,而后用镊子取出或用刮匙刮除。取净后按一般溃疡处理。

二、海群生0.2克,每日3次口服或氯喹0.25克,每日2次口服,连用2周,用于封闭型的损害。

三、冷冻疗法 匐行疹型可用液氮冷冻,冻死蛆虫。

四、手术疗法 手术切开肿块取虫。

五、有全身症状者,可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口服。

六、有继发感染时,选用适当抗生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