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326页(1242字)
本病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巨大性荨麻疹或Quincke水肿。病因与发病机理同荨麻疹。本病临床上分为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两型,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C1酯酶抑制物降低或功能缺陷所致。
〔诊断要点〕
一、好发于眼睑、口唇或外阴等组织松弛部位,可累及口腔和咽喉粘膜,后者可引起窒息。
二、皮损为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呈大片淡红或苍白色,边界不清。可与荨麻疹伴发。
三、自觉发胀、瘙痒、灼热感等,也可无自觉症状。
四、皮损一般持续2天~3天后消退。
五、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多在儿童期开始发病,以后反复发作,以面部、四肢多见,并可累及口咽和胃肠道。遗传性和获得性,水肿形态无法区分,但遗传性皮疹不痒,不伴荨麻疹。生化检查:C1酯酶抑制物活性降低,C2、C4、CH50下降。
〔治疗〕
一、同荨麻疹。
二、如发生喉头水肿有窒息症状时,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立即肌注0.1%肾上腺素0.5毫升~1毫升,必要时每30分钟~60分钟再注射0.5毫升。
(二)口含冰块或喉头部放冰袋。
(三)静滴氢化可的松100毫克~200毫克。
(四)静注氨茶碱或口服麻黄素。
(五)吸氧。
(六)必要时气管切开。
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目前尚无治愈疗法,下列疗法可控制病情。
(一)脑益嗪 25毫克日3次口服。
(二)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素。
(三)新鲜血浆 急性发作时输入新鲜血浆以补充C1酯酶抑制物。
(四)丹那唑 600毫克/日口服,以后减为每日200毫克~300毫克。
(五)止血芳酸 0.25克~0.5克,日3次~4次口服。
(六)6-氨基己酸 8克/日~15克/日,分4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