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410页(1940字)

(一)咳嗽

1.风寒与寒痰 麻黄、苏叶、苏子、生姜、百部、白前、白果、紫菀、半夏、款冬花、白芥子、杏仁、远志等,如三拗汤(见第三章新生儿肺炎节)、杏苏散(见第六章上感节)。

2.风热与热痰 桑叶、菊花、桔梗、前胡、知母、青黛、芦根、贝母、瓜蒌、竹茹、竹沥、车前子、葶苈子、侧柏叶、石韦等,如桑菊饮(见第六章上感节)。

3.湿痰 半夏、陈皮、厚朴、天南星、旋覆花、白前、茯苓、苍术、白术、佛手、桔梗等,如二陈汤(见第六章支气管炎节)。

4.燥咳 沙参、梨皮、栀皮、香豉、贝母、桑叶、杏仁、麦冬、阿胶、胡麻仁、石膏、枇杷叶、甘草、人参、玉竹、天冬、知母、天花粉、百合等,如桑杏汤(由前7味药组成,简写前7味,下同)、清燥救肺汤(由第6~14味药组成,简写第6~14味,下同)。

5.痰饮 半夏、生姜、茯苓、桂枝、五味子、干姜、细辛等,如苓桂五味姜辛汤(由后5味药组成,简写后5味,下同)。

6.久咳 五味子、罂粟壳、诃子、白屈菜、百部等。

7.晨咳 半夏、白前等。

8.晚间咳 百部、沙参等。

9.午夜咳 侧柏叶、木蝴蝶等。

10.午间咳 生地、葶苈子等。

11.过敏性咳嗽 ①实型(证):白前、白屈菜、贝母、知母、桑白皮、地骨皮、桃仁、杏仁(以上合称二白二母二皮二仁汤);②虚型(证):百合、百部、党参、沙参、款冬花、旋覆花、白芥子、莱菔子(以上合称二百二参二花二子汤);③顽咳、久咳:白屈菜、白前、杏仁、桃仁、冬瓜仁、薏苡仁、苏子、莱菔子、胆南星、木蝴蝶、前胡、芦根。以上组方可气血并治,寒热兼调,肺脾同治,上下俱疗,治实亦疗虚,治咳也医嗽。命为顽咳方。

上述咳嗽用药及过敏性咳嗽组方主要选自长春中医学院王烈教授经验。

12.伴咽痒、咽部有异物感之咳嗽 用消风止咳散(荆芥、薄荷、蝉蜕、蒡子、桔梗、胖大海、乌梅、木蝴蝶、徐长卿、甘草)。对咳嗽日久、肺肾阴虚者,加沙参、玄参、麦门冬;表虚自汗者,去荆芥、薄荷、徐长卿,加桂枝、白芍、浮小麦、生姜、大枣。本方为河南郑启仲教授经验方。

(二)哮喘 其辨证论治详见第六章支气管哮喘节。其常用药物、选方如下。

1.寒性 麻黄、细辛、半夏、生姜、紫菀、款冬花、五味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桂枝、白屈菜、白前、白果等,如射干麻黄汤(见第六章支气管哮喘节)。

2.热性 地、桑白皮、石膏、细茶、麻黄、杏仁、甘草、葶苈子、贝母、前胡、枇杷叶、白果、蝉蜕、矮地茶、罗汉果等,如五汤(第3~7味)合葶苈散(第5~9味)。

3.肺肾虚 黄芪、人参、五味子、熟地、紫菀、桑白皮、胡桃肉、补骨脂、冬虫夏草、紫河车、附子、诃子、山茱萸、沉香等,如生脉散(见第十一章感染性休克节)加味、补肺汤(《永类钤方》前6味)、金匮肾气丸(见第六章支气管哮喘节)。

4.关于哮药五品 长春王烈教授认为:用于防治哮喘药物多达百余种,其中有五品,得之以心,用之应手。此五品即:麻黄、苏子、地龙、白屈菜、黄芪。

(三)肺痈 其辨证论治详见第六章肺脓肿节。其常用药物、选方列举如下:腥草、桔梗、蒲公英、金银花、金荞麦、芦根、桃仁、冬瓜仁、薏苡仁、全瓜蒌、大贝母、地耳草等,如苇茎汤(见第六章肺脓肿节)。

(四)肺痨 其辨证论治详见第四章肺结核节。其常用药物、选方如下:百合、白及、百部、当归、知母、贝母、生地、地骨皮、青蒿、麦冬、天冬、阿胶、芍药、黄连、抓草、夏枯草、冬虫夏草、乌梅等。如百合固金丸(见第四章肺结核节)、秦艽鳖甲散(见第四章肺结核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