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443页(3806字)

(一)湿疮 见第十一章湿疹节。

(二)淹尻疮(尿布皮炎) 一般外治,可用黄柏、黄连、滑石、甘草各等分,研细末,麻油调敷;或涂黄连膏(黄连、生地、归尾、姜黄、麻油、黄蜡,见《疡医大全》)。湿热明显时,可服四黄苍汤(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苍术、龙胆草)加土茯苓。

(三)漆疮 ①轻者煎服银花、钩藤、甘草、黑芝麻;或用杉木皮或黄檀树叶煎水外洗。②热毒挟湿者,可用黄连解毒汤(见第三章新生儿硬肿症节)加生地、丹皮、赤芍;或化斑解毒汤(石膏、知母、黄连、人中黄、连翘、升麻、玄参、蒡子、竹叶、甘草,见《外科正宗》)。③风盛血燥者,可服消风散(见第十一章湿疹节)。

(四)药疹 已有报道可引起药疹的中草药及中成药有:大青叶、地龙、穿心莲、板蓝根、腥草、蟾蜍、紫草、天花粉、柴胡、葛根、丹参、青蒿、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蚯蚓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如药疹表现为热毒重者,可用化斑解毒汤(见上述漆疮项下);湿热重者,服草薢渗湿汤(见第十一章湿疹节);血热入营者,用犀角地黄汤(见第十二章发热节);气血两燔者,用清瘟败毒饮(见第四章“流脑”节);气阴两伤者,用沙参麦冬汤(见第四章麻疹节)。

(五)隐疹(荨麻疹) 见第十一章荨麻疹节。

(六)干癣(银屑病) ①血热:用凉血地黄汤(生地、当归尾、黄连、黄芩、地榆、槐角、赤芍、升麻、天花粉、荆芥、枳壳、生甘草,见《外科大成》)酌加土茯苓、丹皮、丹参、紫草、地肤子、白鲜皮、白茅根等;或用经验方(山豆根、板蓝根、芦根、生地、玄参、麦冬、丹皮、赤芍、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白鲜皮、桔梗、生甘草)。②血燥:养血润肤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桃仁、红花、黄芪、黄芩、当归、升麻、天花粉,见《外科证治全书》),酌加丹参、首乌、血藤、刺蒺藜、僵蚕、乌梢等。或用上述经验方去芦根、大青叶、板蓝根,加黄芪、当归、茯苓。③血瘀:桃红四物汤(见第四章病毒性肝炎节)加丹参、地鳖虫、三棱、莪术等。

(七)白驳风(白癜风) ①气血不和:用白驳丸(桃仁、红花、生首乌、刺蒺藜、紫草、降香、草河车、白药子、白蔹、苍术、龙胆草、海螵蛸、甘草)加当归、鸡血藤、防风、补骨脂、川芎、赤芍等。②瘀血阻滞:用通窍活血汤(见本章五官病证耳聋项下)加丹参、防风、刺蒺藜、何首乌等。③以上两型均可外搽30%补骨脂酊或白斑酊(补骨脂、菟丝子、山栀、75%乙醇)。

(八)蝶疮流注(红斑狼疮) ①热毒炽盛:清瘟败毒饮(见第四章“流脑”节)加白茅根、桑枝、紫草等。②气阴两虚:生脉散(见第十一章休克节)加石斛、玉竹、玄参、黄芪、当归、秦艽等;面红加知母、黄柏;关节痛加忍冬藤、桑枝、牛膝;尿血加白茅根、藕节炭;低热加青蒿;鼻衄加旱莲草、阿胶。③有报道用狼疮丸(银花、连翘、蒲公英、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白鲜皮、蜈蚣等17味中药)专药治疗本病。

(九)油风(斑秃) ①病初血虚风盛:神应养真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羌活、天麻、菟丝子、木瓜)加首乌、侧柏叶、黑芝麻。②久病肝肾不足:七宝美髯丹(见第四章脊髓灰质炎节)加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党参。外搽鲜生姜、鲜毛姜或生大蒜。

(十)肺风粉刺(痤疮) ①肺胃热盛:枇杷清肺饮(枇杷叶、人参、桑白皮、黄连、黄柏、甘草)减人参,加生石膏、知母、菊花、丹皮等,脓疱多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②血瘀聚结:桃红四物汤(见第四章病毒性肝炎节)加丹皮、贝母、夏枯草、昆布、牡蛎等。

(十一)蛇身(鱼鳞病) 主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可用养血润肤饮(见本章皮肤病证银屑病项下)加丹参、鸡血藤、黑芝麻、首乌、蛇蜕、蝉蜕等。局部可用蛋黄油或麻油外搽,常用1%食盐水沐浴。

(十二)子母癣(玫瑰糠疹) 属风燥之因,可服消风散(见第十一章湿疹节)加白鲜皮、地肤子、丹参、紫草、赤芍等。可用糠浴或矿泉水浴。

(十三)风癣(白色糠疹,单纯糠疹) ①风热相搏者,多发于桃花盛开季节,俗名桃花癣。可用疏风清热饮(荆芥、防风、蝉蜕、苦参、银花、皂角刺、牙皂角、全蝎,见《医宗金鉴》)。②虫积伤脾者:见第五章蛔虫病节驱虫治疗。③外治法:用2%~5%硫黄霜外搽;或用消风玉容散(白菊花、白芷、白附子、白盐、冰片、绿豆面,共研细末)洗面代肥皂。

(十四)冻疮 可服当归四逆汤(见本章心脑病证胸痹项下),或用该汤煎剂熏洗。已溃破可涂20%勃膏。

(十五)热痱(痱子,汗疹) ①轻者外用痱子粉或痱子水,或用苦参汤洗浴,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扑鸡苏散(滑石、甘草、薄荷)等。②对红痱(红色粟粒疹)可服清暑汤(滑石、甘草、淡竹叶、天花粉、泽泻、车前子、银花、连翘、赤芍)加青蒿、白扁豆、薄荷、佩兰等。③有痱毒(脓痱)者,用上方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十六)头发白 多因肾阴肝血不足,可用首乌延寿丹(首乌、黑芝麻、桑葚子、菟丝子、金樱子、女贞子、旱莲草、生地、杜仲、牛膝、豨莶草、银花、桑叶),或常服生首乌粉。

(十七)头发黄 多因火炎血燥,可服草还丹(生地、地骨皮、菟丝子、菖蒲、远志、牛膝),并用菊花散(菊花、川芎、白芷、蔓荆子、侧柏叶、桑叶、旱莲草、细辛)外洗。

(十八)热疮(单纯疱疹) ①肺胃风热:多发于口、唇、鼻侧。服辛夷清肺饮(辛夷、黄芩、山栀、百合、枇杷叶、石膏、知母、升麻、麦冬、甘草,见《外科正宗》)加板蓝根、银花、蒲公英、贯众等。②下焦湿热: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服龙胆泻肝汤(见第九章泌尿道感染节)加黄柏、茯苓。③反复发作者:可用马齿苋、薏苡仁、板蓝根、紫草、黄芪、茯苓等组方内服。④外治法:用马齿苋捣汁外涂,或用黄连素软膏。

(十九)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①心肝风火:多发于胸肋,水疱明显,用龙胆泻肝汤(见第九章泌尿道感染节)加延胡索、川楝子。②湿热蕴脾:多发于腹部及下肢,水疱糜烂渗液。用除湿胃苓汤(苍术、厚朴、猪苓、茯苓、泽泻、白术、陈皮、甘草、滑石、山栀、防风、木通)。③以上两型发于颜面加菊花、桑叶;发于眼部加石斛、决明子、谷精草;发于腰部加杜仲或续断;发于下肢加牛膝;水疱感染加银花、板蓝根、连翘,并可用鲜马齿苋捣汁外搽。

(二十)黄水疮(脓疱疮) 可用升麻消毒饮(升麻、银花、连翘、栀子、白芷、当归尾、赤芍、红花、牛蒡子、羌活、防风、生甘草、桔梗)随症加减;或五味消毒饮(见第十一章疖与疔节)加黄连、生地、白芷内服,并可外洗。

(二十一)秃疮(头癣) 重在外治。①先剪发或剃光。②洗头:可用5%~10%明矾水;或葱汤;或肥皂水。③涂药:用10%硫黄软膏或雄黄膏;或用苦楝子肉捣成泥;或用活虾洗净,捣烂涂之。④用药1周后需拔去病发。

(二十二)疥疮 外治为主。①先用肥皂洗澡。②病区及全身涂5%~10%硫黄软膏(婴儿用3%),连3天。③沐浴更衣,衣物煮沸消毒。如未愈,再重复1疗程。

(二十三)疣 ①千日疮、瘊子(寻常疣):小者用鸦胆子捣烂,包敷疣上,约1周后可脱;大者用细丝线或头发结扎疣基底部,数日可脱;多者可服治瘊汤(桃仁、红花、赤芍、白芍、熟地、首乌、杜仲、白术、丹皮、牛膝、赤小豆、穿山甲)。②扁瘊(扁平疣):量少者用鸦胆子油少许点于疣上,数日后可结痂脱落;量多者可用苍术、白芷、板蓝根、贯众、细辛、陈皮煎水趁热洗之;或服经验方(板蓝根、红花、牡蛎、灵磁石、珍珠母、代赭石、银花藤、皂角刺、马齿苋、败酱草、紫草、赤芍、薏苡仁),每每见效。③乳、水瘊子(传染性软疣):量少者用三棱针将疣顶挑破,挤出白色乳酪物,再涂碘酊;量多者可用红花、野菊花、桑叶、败酱草、木贼草、蒲公英、大青叶、马齿苋、土茯苓、生牡蛎、磁石煎水洗患处。或用板蓝根注射液肌内注射。

(二十四)胎溻(读“它”,tā)皮疱(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内服珠黄八宝散(珍珠、人造牛黄、冰片、朱砂等,见《江苏省药品标准》1982),注射双黄连注射液(见第三章新生儿肺炎节),外用鱼腥草、马齿苋、白鲜皮、紫草煎水外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