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队伍素质的措施与途径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776页(5188字)

要解决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素质的提高问题,涉及诸多环节,其中包括教育培训、严格自律、强化管理、优化结构等。这些环节相互联结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其中教育培训是一个基础性环节。

1.有系统地加强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按照全面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总体目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重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包括理论培训、专业与业务培训和党性教育。

理论培训是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者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熟悉了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了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比较容易全面正确地把握,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就能够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虽然社区党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如果社区党建工作者不停留在一般实践的过程中,而是在发现实践中的新鲜事物,总结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必要的理性思考,则眼界就会更开阔,工作就会上新台阶。为此,各级党校应当担负起系统的理论培训的任务,向社区党建工作者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要灌输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抓住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专业与业务的培训是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者专业与业务水平的有效形式和途径。邓小平曾经说过,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者应当做到德才兼备,如果对社区工作业务不熟悉、不精通,就会削弱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对那些由街居党建工作过渡而来的人而言,业务更新是当务之急,哪怕搞了几十年的党建工作,但只要对社区党建是陌生的,同样也有一个培训的过程;目前还有许多社区党建工作者是由产业结构调整,从其他系统、其他企业转岗而来的干部构成,这部分人对社区党建更陌生,更需要在专业培训上下功夫。

党性教育是社区党建工作者区别于一般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内容。社区党建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党性修养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基层政权的性质是否发生异变。所以党性教育也是社区党建工作者教育培训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进行党性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除了上党课以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参观活动、谈心活动,以及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等。

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工作的需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培训,培训时间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对居民区的社区党建工作者可通过区级党校实行短期培训,以灌输一定量的社区基本理论和工作实务为主要内容;对街道一级的一般社区党建工作者实行中短期相结合的培训,并适当增加培训内容;对社区党建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应当有一个中长期培训计划,使其具有一个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并在培训过程中加大研讨力度,为其创造交流先进经验,探讨社区党建新路的机会。此外,对新来的社区党建工作者要先培训后上任;对年轻、并有潜力的社区党建工作者可送正规大学完成全面系统的培训,学成后担任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职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组织社区党建工作者出国考察,开阔眼界。

2.有意识地加强自我修养

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的提高,既需要组织的培养,更需要本人自觉地加强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即做到自知、自省、自觉。

古人常言:“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只有在认识自己,尤其是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尽力改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社区党建工作者也只有在正确估量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看到与时代要求的差距,才会有不断进取的自觉性。在古人的修道中,还十分强调“自省”的方法。自我解剖也是共产党员加强修养所要采取的方式和所要追求的境界。由于群众对执政党总是抱有较高的期望,总是在听其言、观其行,所以对于社区党建工作者来说,在群众面前切忌“自我感觉良好”。要善于反思和检讨,要敢于自我批评,这样工作就会体现出超前性,从而为自己赢得主动地位。加强修养还贵在自觉。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要把学习当作一个终身过程。社会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孕育新生事物,它们不是通过短期或长期培训所能应对的,倘若知识得不到更新,理论得不到发展,就会失去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所以社区党建工作者要下决心挤时间读书,并根据实际问题,有选择、有鉴别地学习。自觉修养还应做到“慎独”。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对于一个认真进行自我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还要注意在“微”处下功夫,“慎独”与“慎微”紧密相关。社区党建工作者必须注意自身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因为群众的判断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切身体验,他们以小见大,见微知着,社区党建工作者不可因事小而放纵了自己,损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3.强化管理,加大群众评议监督力度

从干部管理角度而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一是需要在选拔任用上把关,二是需要在考核监督上把关。

选拔任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在社区党建工作者的任用过程中,一定要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加大竞聘力度,采取公开招聘、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人才选拔形式,克服单一由组织决定的选用形式。在竞聘过程中,应更多地鼓励群众参与,创造出民主推荐、民主测验、民主评议等多种方式,并制定规范化的条例。只有让群众更多地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者的选拔任用,才能真正把群众公认的、能为群众谋利益的人选进这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既要做好教育培训和选拔任用工作,还要加强经常性管理。一是考核要严格、经常和全面。首先要确定考核内容,对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情况、组织协调能力、勤政为民工作、廉洁自律行为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并针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性质,重点考核勤政为民的情况。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具体规定社区党建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责任所担负的各种任务,达到目标的工作标准,以及完成工作的具体要求,从而避免工作中无头绪、无目的、无效果的现象发生。同时,社区党建工作者应定期提交述职报告,有关部门应注意搜集民意测评结果。对社区党建工作者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这种跟踪式的考核,将发挥最为切实有效的督促作用。再其次要完善考核方法。应当把组织考核、群众参与考核和运用科学的考核手段等方法结合起来。目前要特别注意的是群众对考核的参与——要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公开社区党建工作者的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情况,让群众有评议的量化指标,并从多角度进行客观评价;要完善民主评议形式,群众的口头评议、书面评议,或个别谈话都具有参考价值,应当不拘一格;要加强公开民主监督,考核结果应当反馈给群众。

二是要完善监督制度。对社区党建工作者的监督首先是来自党内的监督。一是要抓对社区党建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的监督,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二是要抓制度建设,党内监督要有效,监督水平要提高,有赖于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这样可使监督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加大执纪执法力度。三是要落实监督内容。看社区党建工作者是否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运用权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其次要拓宽党外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群众监督是一种最广泛、最全面的监督,由于社区党建工作者更直接、更经常地与群众接触,他们的一举一动群众看得最清楚,作为利益主体的群众也最有发言权、监督权。群众监督也应形成制度,并建立好的机制,寻找好的办法。除一般群众外,在社区中还要调动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参与监督。应当把各种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合力,形成对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行为规范监督的网络,从而在体制上、机制上保证整个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健康发展。目前一些街道社区设立了政风监督箱、监督电话,聘请社区内的各界人士若干名担任义务政风监督员,采取明察暗访、定期召开例会、组织科室汇报等形式加强监督。实践表明,让社区党建工作者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改进工作作风。

4.优化资源配备,发挥队伍结构优势

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结构的配备与队伍素质的造就是同等重要的任务,优化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

一是要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核心”。要加强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的建设,尤其是要选配好党工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街道党工委应当成为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勤政廉洁好、社区管理好、经济发展好的坚强的领导集体。街道党工委书记应当带头全面达到社区党建工作者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驾驭全局和组织协调的能力,要具备民主作风,要善于团结干部,调动干部积极性,要做到正派公道、廉洁自律。在选配好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同时,还要优化党工委的结构,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选配到党工委班子中去。党工委班子中既要有熟悉党务、政法和群众工作的同志,又要有熟悉行政管理和经济工作的同志。街道党工委应在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干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党员行政干部的比例,包括适当吸收派驻机构的党员负责人参加工作。

二是要形成一支积极稳妥的梯队。由于社区工作的特殊性,要注意建构一支梯队形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即要注意年龄结构合理化问题。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开创新局面的勇气和闯劲,同时也需要工作经验和工作艺术,而经验和艺术只有在长期的磨合与磨练中才能产生。因此,在选拔干部,配备工作班子时,不能“一刀切”,应当形成梯队配备,这样既可以发挥老同志、老党员受党的教育时间长、经过长期的考验与磨炼,有着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事业心与责任感强烈的优势,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传帮带作用;同时,又能发挥年轻干部、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开拓新局面的特点,从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发挥党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是要加大条块交流的力度,改变以往社区干部交流仅限于街道内部循环的做法,促进条块关系沟通。交流一方面是锻炼培养社区党建工作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有利于其不断地接受新事物,考虑新问题,不断地拓展阅历和丰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优化了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寻找最佳结合。尤其是增加条块交流后,条里的干部更易于理解和支持块上的工作;同样,条里的干部到块上后,有助于实现块上干部结构功能的改善,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

四是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来源,促进队伍结构的优化。过去几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从国有企业退出的一批年富力强的企业干部被充实进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大大提高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当前,应当抓住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时机,从市、区两级机关中选调或推荐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作风踏实的干部补充到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中去,提高社区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大从大学毕业生中,尤其是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充实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力度,以加快解决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老龄化问题,并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文化含量,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扬社区党建工作在社会发展、改革、稳定中的重要性,让群众充分了解、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也让这项工作对社会人才具有吸引力。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人才倾斜政策,让能人、强人留在基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