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员的执政意识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788页(1515字)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首先要强化执政意识。这不仅是社会功能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区建设的迫切要求。“政企分开”以后,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第一步就是要确立追求经济效益的意识。“党政分开”以后,执政党要提高执政水平,第一步也必然是要明确巩固执政地位的意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竞争也就渗入到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之中。社区建设的趋势是实行民主管理。面对社区成员不同的利益与观念,已经不能再用行政方法硬性地求得统一,要保证党在社区执政,保证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社区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只能采用竞争、说服、教育的手段,只能通过在更大程度上了解社情民意进而代表更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些,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显然是不行的。

增强执政意识,就是全党上下都要居安思危,都要有与非社会主义乃至反社会主义思想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意识。在社区建设中,尤其要将这种意识贯彻到每一个共产党员头脑中去,并且转化为他们的行动。计划体制下,单位功能全面化,单位党组织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确保各项建设指标的完成,为此我们只强调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他们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长期以来,这种体制强化了党员的岗位意识,却淡化了他们的政权意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收入差距拉开,一部分党员的个人利益意识增强了,政治意识却进一步淡化了。实际上,社会体制的转型越是深入,社会组织的功能分化越是加强,就越是对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区建设中,党员不仅要像计划体制下那样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更要争做社会活动家,在带动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凝聚群众,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使每一个社区党员意识到,自己是执政党的一分子,对国家和社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参与社区活动是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的形式、领域和载体。

开展社区党建,就是要把党在思想上的导向作用、决策上的把关作用、组织上的保证作用和生活上的表率作用贯彻到社区建设之中去。实际上,要真正影响社区的方方面面,仅靠离退休党员是不够的,更要发挥广大在职党员在社区的作用。尤其是现阶段的社区发育程度不高,群众对社区的认同度较低,在职党员在社区内的先锋模范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执政党在社区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在职党员应当是主体。

但是,从实践来看,如何引导在职党员从单位走向社区并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传统组织体系的作用和社区低度发育的现实也对在职党员的认识具有严重的制约。长期以来,这种状况造成了党员“单位人”和“单位党员”的意识强,“社区人”和“社区党员”的意识差,对社区缺乏依赖和情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街道党组织也通过给在职党员家庭张贴“党员之家”牌、发节日慰问信、组织“共产党员就在您身边”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宣传发动。这些工作对于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是有效的。

然而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由居民区党支部和街道党工委组织发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缺乏制度上的依据,而且有的居民区党支部要求在职党员来过组织生活,与党章规定的党员只参加一个支部的原则不相符。总起来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不能仅靠自觉性,也要有制度的硬性约束。这就首先需要解决党内规章和纪律规范的问题,以明确党员在社区的政治义务和单位党组织配合与支持的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