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实用手册

电镀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南京大学出版社《工程师实用手册》第514页(1419字)

1.常用镀层的特性及应用范围(表14-95)

表14-95 常用镀层的特性及应用范围

2.镀后处理

镀后处理包括清洗、回收、去氢、钝化等。

1)去氢

电镀过程中氢原子能进入镀层或基体金属晶格内,造成基体金属和镀层的氢脆、起泡和针孔等。不同金属材料对氢脆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高强度及弹性零件对氢脆最为敏感,因此这些零件必须在镀后进行去氢处理。一般采用热处理方法去氢,即在烘箱或油槽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将氢从零件内驱出。一般温度控制在180~200℃范围内,时间2~4小时。对不能加热到180~200℃的零件(如锡焊件及渗碳件),可以用较低的去氢温度(140~160℃),但时间要适当延长。对铜及铜合金可不进行去氢处理。

2)钝化

对锌、镉、铜、银等金属镀层,在含有强氧化剂(如酪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或电化学处理,使表面生成一层层组织致密的薄膜过程,叫做钝化过程。其目的是提高镀层的抗腐蚀能力及零件表面的装饰效果。

(1)镀锌和镉的钝化处理。常用的钝化溶液配方及工艺规程见表14-96。

表14-96 钝化溶液配方及工艺参数

(2)镀铜层钝化处理。其目的是防止镀铜层氧化变色,适用于镀铜后不再覆盖其他镀层或只在镀铜后进行有机涂膜处理的零件。镀铜层的钝化处理有化学法及电化学法。

化学法——把镀铜零件放在酪酐(80~100g/1)、硫酸(25~35g/1)、氯化钠(105~2g/1)的溶液中浸泡2~3min后取出洗净和烘干。

电化学法——在重酪酸钠(70~80g/1)用水醋酸调整pH值为2.5~3的溶液中,在室温的条件下,用0.1~0.2A/dm2的电流密度把零件放在阴极上处理2~3s后,取出洗净和烘干。

3.电镀零件的工艺性

(1)边缘处要圆角,其半径一般以1.6mm为宜。

(2)凹陷的深度越小越好,要防止深度大于宽度的50%。

(3)尽量减少盲孔,其深度必须在其宽度的50%以内,直径不小于6mm。

(4)带螺纹的孔需加埋头,以利于镀后紧固。

(5)紧固用的整体螺栓,越短越好,根部及底部需有圆角。螺栓上如为普通螺纹,则在有效面上的镀层厚度,应当在5~7.5μm之间。

(6)零件上环形轮廓处,要预留镀液排放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