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手册的编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485页(2749字)
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描述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
(1)质量手册的作用。贯彻本组织的质量方针、标准和要求;规定改进的控制方法以及促进质量保证活动;使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证明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与合同环境中的质量标准要求完全符合且有效;对外介绍组织的质量体系;为质量体系审核提供基本依据;情况改变时,通过质量手册保证组织质量体系及其要求的连续性;按质量体系要求及相应的方法培训人员。
(2)质量手册的分类。根据一个单位自身经营生产或合同等方面的需要,和应提供使用的范围不同,质量手册一般可以分为运行用和证明用两类。
运行用质量手册。是为指导一个组织内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文件,它包括对本组织所有适用要素编写的程序,还包括系列标准中没有涉及的但对质量活动进行恰当控制所必需的一些程序。在较大的企业中运行用质量手册根据内容可分为总部、分部和专用质量手册。
证明用质量手册。主要是为组织外部介绍质量体系的专用质量手册,大都是用于合同中的需要提供按一定质量体系标准,即质量保证模式要求的手册。本手册应清楚说明如何符合标准的每项要求,一般比内部运行质量手册在质量体系程序方面要简要,但使合同需方或可能成为顾客的有关方面所选定标准的各项要求得到集中而满意的保证。
以上两手册都不应有任何矛盾。
质量手册还可按其属性、层次、适用性分类:
按属性分:质量管理手册,它属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供企业内部使用;质量保证手册,用在合同环境下向需方证实企业的质量体系满足合同和有关法规的规定。
按层次分:总质量手册、部门质量手册和职能质量手册。
按适用性分:各类产品的质量手册。
(3)质量手册的内容及其编制要求。在质量体系总体设计之后,遵循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指导思想,就可构思确定质量手册的结构和格式,着手编制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内容结构一般包括:范围和应用领域;目录;介绍本组织及手册本身的前言;本组织的质量方针;组织结构;质量体系要素和必要的活动;定义(如需要);质量手册的使用指南(如需要)。
质量手册的格式。一般为了与标准要求对照,并易于理解和执行,建议在具体的质量体系要素各章、节的编排格式尽可能与标准一致起来。
质量手册编制的原则:
指令性。质量手册应由企业最高领导人批准发文成为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法规。
目的性。质量手册应围绕质量目标,对各项活动作出规定。
符合性。质量手册应符合政府有关法规、标准。
系统性。质量手册应具有整体性,对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因素进行控制作出规定;同时质量手册编制要层次清楚、各项程序连续。
协调性。质量手册各项内容规定应和企业内部其他管理制度不能有矛盾,要协调统一。
先进性。质量手册应尽量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标准、经验和科学技术。
可操作性。质量手册内容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充分估价各方面的能力,使各项规定切实可行。
可检查性。质量手册的有关规定尽可能予以定量,以便于监督和审核。
质量手册编制要求:
范围和应用领域。应规定所有适用的质量体系要素。或用否定法,叙述质量手册不涉及哪些要素和不该用于哪些场合。
目录。应该列出手册各章、节的题目和页码,包括章、节、符号、示意图表、图样和表格等的编排均应清楚、合理。
前言。应介绍本组织和手册的梗概。至少应涉及单位的名称、地点及通讯方法。也可包括如业务来往、主要背景、历史和规模等。
还应介绍质量手册应包括的内容:现在发布或有效版本的编号,发布日期或有效期及相应的内容;简述手册如何确认和保持,其内容由谁来审核和审核日期,授权谁来更改和批准质量手册,还可包括换版的审定方法;简述标识、分发和控制程序,是内部使用,还是可以对外,是否含有机密内容;负责质量手册实施的人员的批准签字。
质量方针。应规定本组织质量方针,明确本组织对质量的承诺,概述质量目标。还应证明该质量方针如何为所有职工熟悉和理解,如何得到各级人员的贯彻和保持。
组织结构。本章应明确本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可以在本章或在体系要素程序中分条款详细阐明影响到质量的各管理、执行和验证职能部门的职责、职权及其隶属和工作关系。
质量体系要素。本章首先应明确质量体系由哪些要素组成,并分章描述这些要素。除组织结构中提到的职责外,主要阐明实施和控制该要素的各种质量活动的方法和引用的文件等。要求程序的详细程度是要满足对有关职能活动进行连续而恰当控制的需要。这些程序一般不涉及纯技术性的细节。
定义。质量手册应尽量使用公认的术语和定义。但需要时可根据本组织实际规定不同含义的词或对特定行业规定特定含义。这些定义应保证对手册内容有完整、一致、清楚的理解。
质量手册的使用指南。需要时,可考虑增加一个索引,或增加一个标题/关键词与章号/页码对照表,或其他有助于迅速阅读质量手册的指南。也应阐明本质量手册的编排方式以及各章的简短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