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发病机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第315页(1756字)

(一)西医病因与病理

1,遗传因素 主要指基因异常和精神异常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例如:21一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有3条x染色体,临床上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叫综合征内第五对染色体缺失,而表现为智力低下。

2.代谢因素 代谢缺陷种类繁多,由于体内某种酶缺乏或蛋白质的代谢异常,而影响智力发育,例如由于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苯丙酮尿症,由于患者体内的L-磷酸半乳糖尿酸转氨酶缺乏引起的半乳糖血症。

3.母亲因素 母亲在妊娠前3个月受到病毒感染,或受到放射线的照射,服用过某些导致胎儿畸形及智力发育障碍的药物或食物,或者是母亲怀孕期间有明显营养不良,躯体的慢性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这些困素均可以造成胎儿大脑的损害,而导致明显的智力低下及畸形。

4.生物因素 主要指在出生到18岁左右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可能会碰上各种致病因素,如感染性因素、各种颅脑外伤,各种物质中毒导致脑缺氧,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严重的营养不良等造成患者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缓。

5.心理社会因素 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对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常见有社会因素,如父母智力低下、低文化、低收入、低独立性、住房困难、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导致患者不能接受正常教育,与社会隔绝,文化滞后等。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1.先天因素 多由于父母精血虚损,或孕期胃摄失宜,失于胎养所造成。损伤胎元之气,或年高得子,或堕胎不成而成胎者,先天精气未充,髓脑未满,脏气虚弱,筋骨肌肉失养而成。胎儿始成乃由父精母血化生,若年少生子,或纵淫多欲,则精薄而血虚,阴阳二气俱为不足,可造成精血亏损异变,心脑发育受损而痴呆。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说:“凡受胎三月……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洁,生子皆良……聪慧无疾”。明朝方贤《奇效良方》亦云:“小儿所禀形质寿命长短者,全在平精血,二者合而有妊……聪明愚痴,皆以预定”。可知本病与阴精血气关系密切。近亲联姻、血缘相近,亦能影响胚胎正常发育,造成先天型痴呆,妊娠坠胎;或妄投毒药,也可能有损胎儿发育,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后天因素 分娩时难产、产伤,使颅内出血;或生产过程中胎盘早剥、脐带绕颈,生后护理不当,发生窒息、中毒;或沮热病后,因高热惊厥、昏迷造成脑髓受损;或乳食不足,哺养失调,致脾胃亏损,气血虚弱,精髓不充,而致生长发育障碍。

中医病机,可概括为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正虚是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邪实为痰瘀阻滞心经脑络,心脑神明失主所致。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协调运动。若肝肾脾不足,则筋骨肌肉失养,可现立迟、行迟;头项软而无力,不能抬举;手软无力而下垂,不能握、举;足软无力,难于行走。齿为骨之余,若肾精不足,可见牙齿出迟;发为血之余、肾之余,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可见发迟或发稀而枯。言为心声,脑为髓海,若心气不足,肾精为充,髓海不足,则见言语迟缓,智力不聪。脾开窍于口,又主肌肉,若脾气不足,则可耻口软乏力,咬嚼困难,肌肉软弱,松弛无力。若因产伤、外伤等因素,损伤脑髓,瘀阻脑络,或热病后痰火上扰,痰浊阻滞,蒙蔽清窍,使窍道不通,心脑神明失主,肢体活动失灵。若痰浊瘀血阻滞心经脑络,也可使元神无主,心窍昏塞,神识不明而失聪,常常表现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痴呆此病机之变化,症状的来源,皆因大脑发育不良,心肾功能受损所造成,心主神明血脉,开窍于口舌,言为心之声,心血虚,神失所养,神气不明,言语举止笨拙而呆滞,血不温养脑髓而枯萎或发育欠佳,肾不主骨滋生脑髓,脑海空虚,精明之神不足而失聪。脑发育健或不健与脑髓功能也有关系,但最后病变皆归咎于脑。出生时一些产伤、出生后一些脑部疾患也均可引起呆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