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狂犬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85页(2413字)

狂犬病俗称“疯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包括经济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以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尤其在脑海角、小脑、延脑)、唾液腺和唾液内。病毒随唾液排出体外。

狂犬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烂,在自溶的脑组织中可以保持活力7-10天。反复冻融可使病毒灭活。病毒不耐湿热,50℃加热15分钟,60℃数分钟,100℃2分钟可杀死病毒。1%甲醛和3%来苏尔15分钟内使病毒灭活。其他酸类、碱类和紫外线光亦均很容易破坏病毒。50%甘油溶液是最好的病毒保存液,或4℃下保存数月到一年。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

【流行特点】本病广泛存在于全世界。犬最易感染,、马次之,易感性较低。狐、狼以及科的许多动物均易感。本病无明显季节性。

患病动物咬伤、被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是主要感染途径。

【临床症状】犬的潜伏期平均为20-60天,长的可达一年以上。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前驱期、狂暴期和麻痹期3个阶段。

前驱期:病犬精神沉郁,举动反常,不听主人呼唤,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轻度刺激即兴奋,喜藏暗处。食欲反常,喜舐食木片、羽毛、碎石、泥土、破皮等异物。咬伤处发痒,不久发生吞咽困难,唾液增多,流涎,目光凶恶斜视。此期一般持续半天到2天进入狂暴期。

狂暴期:也叫兴奋期,病犬狂暴不安,狂奔乱咬,时常攻击人畜将其咬伤。有时夹着尾巴向前奔走,甚至一昼夜奔走40-50公里。狂暴过程中往往与沉郁交替出现。由于神经节发生损伤,因而出现咽喉、下颌和尾部麻痹,吠声嘶哑,下颌下垂,唾液外流,病犬口渴。病程一般为2-4天。

恐水病这一名称,对犬并不确切,病犬很少对水表示恐惧,相反,遇水时可能扑向水源,愿意多饮,甚至游泳过河,即使吞咽困难,极少恐水。

麻痹期:病犬消瘦,反应高度迟钝。张口、垂舌、斜视,从口中流出带泡沫的唾液,不久后躯和四肢麻痹,走路摇摆,尾巴松垂两腿之间,卧地不起,最后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

整个病程6-8天,少数病例可延至10天。

此外,在流行狂犬病过程中,普遍存在“顿挫型感染”。这是一种非典型的临床症状感染,病程极短,症状迅速消退。犬外表健康不呈任何症状,但体内和唾液中存在病毒。人畜被这种“健康”犬咬伤,人畜患病死亡,但犬仍健康存活。这种外观健康的犬,值得引起重视。

【病理剖检】病犬尸体消瘦。剖检时见胃内空虚常有异物,如木片、碎石、破布等,胃粘膜充血、出血、糜烂。肠道与呼吸道急性卡他性变化。脑的组织学检查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在某些神经细胞的胞浆内有包涵体,即内基氏小体,这些变化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

【诊断】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如病犬出现典型症状,再结合其病史,可以作出诊断。如生前不能确诊,必须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荧光抗体检查、动物接种试验等实验室诊断。

(一)实验室诊断

1.病理组织学检查。

脑组织触片检查:采取病死动物的脑(海马角、小脑或延脑)制成触片、染色镜检,如在神经细胞浆内有染成红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内基氏小体(图2-16),即可确诊。使用的染色液是由4%碱性复红饱和无水甲醇溶液3.5毫升、美蓝饱和无水甲醇溶液15毫升、无水甲醇35毫升3者混匀即成。

图2-16 狂犬病内基氏小体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脑组织触片检查不能获得阳性结果时,可将脑组织作成病理切片,观察有无内基氏小体。

2.荧光抗体法。通过组织触片或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观察到胞浆内出现黄绿色荧光颗粒者即为阳性。

3.动物接种试验。将病犬的脑组织制成10倍乳剂,脑内接种4周龄内小白,每只0.03毫升,若接种10-20天内小鼠出现麻痹等神经症状,即可确诊。

(二)鉴别诊断 病初症状不明显的狂犬病,易与犬瘟热出现的神经症状相混同,其区别是犬瘟热以幼犬为多发,各粘膜呈急性粘液性炎变化。皮肤上往往有脓疱疹。无攻击人畜的现象。

【处理】

1.狂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对病犬或疑似狂犬病的病畜,应采取不放血的方法扑杀,尸体深埋或焚毁。

2.家畜如被狂犬病病犬或疑似狂犬病的病畜咬伤,在咬伤后未超过8天,但未发现狂犬病状者,可以屠宰,其肉尸、内脏应经高温处理后利用。超过8天者不准屠宰,按病畜处理。

3.在本病常发地区应动员群众不养犬,扑杀野犬。对犬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