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羊传染性脓疱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08页(782字)

(一)诊断要点

1.由口疮病毒引起,羔羊、幼羊(3~6月龄)最易感,呈流行性;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

2.病羊首先在唇、口角、鼻等皮肤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很快形成黄豆大小的结节,继而形成水疱和脓疱,脓疱破溃形成疣状硬痂,若是良性经过,经1~2周,痂皮脱落而痊愈。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近丘疹、水疱、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形成大面积痂垢,有时整个口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影响采食。有些病例危害到口腔黏膜,病羊采食、咀嚼、吞咽困难。在绵羊,通常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覆脓的溃疡。病羔吃乳时,还可使母羊的乳房皮肤发生丘疹、脓疱、烂斑和痂垢。此外,有时在阴唇及其附近的皮肤、阴鞘和阴茎上也可发生小脓胞和溃疡。

3.应与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和蓝舌病等加以鉴别。

(二)防治

1.发现病羊立即融离治疗,对污染的羊舍、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彻底清毒。治疗时先用水杨酸软膏将垢痂软化,除去垢痂后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2%胆紫、碘甘油或土霉素软膏,1~2次/d。蹄部损伤则先将蹄部置5%~10%福尔林溶液中浸泡1min,连泡3次;或隔日用3%龙胆紫溶液、1%苦味酸或土霉素软膏涂擦患部。

2.防止外伤,不从疫区引进羊和畜产品,必须购进时,应隔离检疫2~3周,并彻底消除蹄部和进行多次消毒;在经常发病的牧场,用当地毒株自制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上一篇:羊炭疽 下一篇:门诊兽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