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病虫害防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68页(7137字)

1.李树流胶病

【症状】:

李树流胶病主要为害李树枝干和果实。枝干受害后,发病部位稍隆起,并流出浅褐色黏液,干燥后凝结成茶褐色胶质状物。病斑多时,因大量流胶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枯死。果实发病后果面流出黄褐色胶质状物,发病组织浅褐色,较硬,不能食用,后期发生龟裂。

树皮发病部位密生毛毡状菌膜,其中一种菌膜初为白色后变成灰色,称为灰色膏药病;另一种菌膜为褐色或红褐色,称褐色膏药病。两种菌丝层下面的树皮均发生轻微腐烂,造成树势衰弱。

李细菌性溃疡病为害枝干、叶片和果实。春季枝干上先形成小肿瘤,膨大后开裂,变成梭形溃疡斑,树皮内部及木质部变褐。夏秋季嫩梢上病斑褐色,水渍状,形状不规则,后期开裂,变成溃疡斑。叶片上,开始出现水渍状小斑点,红褐色,扩大后变成深褐色,直径0.5~5毫米,易脱落,形成穿孔。果实上的病斑近圆形,暗紫色,中间稍凹陷,表面硬化、粗糙,有不规则裂缝。潮湿时,枝、叶、果的发病部位均可溢出黄白色菌液。

李红点病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橙黄色、稍隆起近圆形的病斑,发病与未发病部位界限明显。病斑扩大后,颜色逐渐加深,发病部位叶肉变厚,隆起,其上产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至秋末,病叶变为红黑色,正面凹陷,背面凸起,使叶片卷曲,并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座。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密布病斑,微隆起,边缘不明显,后期变为黑红色,其上散生很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多畸形,易脱落。

主要为害果实,叶和新梢也能感染。果实发病,幼果开始变成袋状;后期变狭长,略弯曲,淡黄色至红色,果面平滑;最后变成灰色至暗黑色,脱落。病果中空无核,只能见到未发育好的雏形核,故称囊果病。被侵染的叶片在展叶不久即变成黄色或红色,叶肥厚,皱缩不平,像桃缩叶病,枝梢发病,呈灰色,略肿胀,组织松软,秋后干枯死亡,第二年在枯枝下方长出新梢,但仍容易发病。5~6月份,病果、病叶、病枝表面长出白色粉状物,为病原菌的裸生子囊层。

叶片上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12毫米,褐色,边缘不整齐,具明显灰色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为害果实、花及枝条,其中以近成熟果实发生较多。果实发病,开始在果面上产生淡褐色小斑点,快速扩展后变成褐色腐烂,发病部位产生灰褐色绒状颗粒,病果易脱落。花被侵染后像霜冻状,变褐萎蔫,表层出现粉状物。病菌从病果梗、花梗向下蔓延,侵染枝条,形成病斑,易使枝条枯死。

果实近成熟时发病,病斑圆形、褐色、稍凹陷,后期产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天气潮湿时,从黑色小粒点中分泌出橙红色黏状物质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果实近成熟时,日照面出现淡紫红色或淡褐色病斑,较柔软,后期中间凹陷,变暗褐色,较硬,果肉褐色、结块,有空洞。发病部位易发生褐腐病。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11~14毫米,体背灰褐色,头部鳞片灰黄色,复眼褐色,唇须背面灰白色,其余部分灰褐色并杂有许多白点,向上举。前翅长方形,烟灰色,没有明显的斑纹。前缘有18组不很明显的白色钩状纹;后翅梯形,淡烟色。本种与梨小食心虫十分相似,其主要区别有:本种前翅较狭长;前翅为烟灰色,颜色淡;前缘白色钩状纹不明显,且有18组,而梨小食心虫钩状纹明显,仅有10组;梨小食心虫前翅中室端部附近有一明显的斑点,本种则无。

卵:淡黄色,半透明,扁椭圆形。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2毫米,头宽0.9毫米,玫瑰色或桃红色,腹面较浅,头部黄褐色,两侧有深褐色雾状斑纹,前胸背板浅黄白色或黄褐色,臀栉5~7刺。

成虫:体长4~6毫米,雄峰略小。体黑色,上颚及上唇褐色,触角9节,第一节黑色,第2~9节暗棕色(雌)或深黄色(雄)。头部密生微毛,中胸背板有“义”形沟纹,前、中胸和足污黄色(雄)或暗棕色(雌)。雌蜂产卵器的锯上有10个尖刻锯齿,翅透明,棕色,雌蜂前缘及脉纹黑色。

卵:乳白色,长约0.8毫米,宽约0.6毫米。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9~10毫米,黄白色。胸足3对,腹足7对。

茧:长约7~8毫米,表面粘着细土粒。

【病原】:

多种因素。

Septobasidium bogorience和S.fanakae,均为担子菌亚门真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属于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Polystigma rubrum(Pers.)DC.,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 Polystigmina rubra(Desrr.)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

Taphrina pruni(Fuck.)Tul.,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

Ascochyta prunicol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除侵染李外,还可侵染梨、桃、杏等多种果树。

Sclerotinia fructicola(Wint.)Rehm.,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 Monilia fructigena Pers.,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s Penz.,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强烈日光照射所致。

【发病规律】:

主要是因枝干受冻、虫伤、机械伤等伤口引起,也可由真菌为害而造成流胶。一般雨后发生流胶较重。

担子果均平伏在树皮上,很像贴上膏药,故称膏药病。病菌以菌膜在被害枝干上越冬,担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生长期病菌常以介壳虫的分泌物作为营养,故介壳虫发生严重的果园,膏药病也发生较重。放任不管和常年不喷农药及阴湿的李园发生较重。

病菌在枝条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树液流动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溢出菌液,借风雨和昆虫传播,通过叶片气孔、枝条叶痕、芽痕及果实皮孔侵入。一般在5月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气温19~28℃,相对湿度70%~90%有利于发病,雨水频繁或多雾,发病重;大暴雨多时,因菌液被冲刷到地面,不利发病。树势强发病轻,树势弱发病早且重。以香蕉李发生最重。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第二年李树开花末期大量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李红点病从展叶期起到9月份都能发病,尤其在雨季发生严重。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病原菌无再侵染。

病菌以菌丝和子囊孢子、芽孢子在发病部位越冬。5~6月为发病盛期。

病菌在发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侵染。一般8月前后发生。

病菌在落地病果中以菌核越冬,也能以菌丝在枝条的病斑中越冬。春季病菌主要侵染来源为树上越冬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病菌从伤口或皮孔侵入。果实近成熟时多雨潮湿有利于发病。

类似苹果炭疽病,7月发生较多。

由土壤水分不足和病虫为害造成落叶后,发生较重。

【发生规律】:

李小食心虫在黑江和辽宁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0.5~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也有少数幼虫在地面或树干翘皮缝隙中越冬。约在李树花芽萌动时,越冬幼虫出土做夏茧(也有在土内直接在冬茧上做夏茧的)。落花后成虫羽化,卵产在果面,卵期7天左右。卵孵化后幼虫先在果面吐丝,潜伏于丝网下,以后蛀入果内,直达果仁。蛀入后2~3天转移,一个幼虫可为害2~3个果。幼虫期10余天,幼虫老熟后脱果顺枝下行,在树干翘皮缝隙、地面草根、石块下或土内结茧化蛹。蛹期1周左右。6月中下旬是第一代成虫发生盛期。卵产在果面,孵化后蛀入果内,幼虫期约20天。脱果后一部分寻找适合的场所越冬,一部分继续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成虫发生盛期。第三代幼虫多从果梗基部蛀入,被害果先变红,易脱落。8月中旬采收前大部分幼虫老熟脱果越冬。

第一代被害果蛀入孔流出果胶,幼虫蛀入果仁内,小果变紫早落;第二代被害果,因果核已形成,幼虫不能蛀入果核,被害果只流果胶而不落。

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椭圆形茧过夏、越冬。休眠期长达10个月。3月中旬李树萌发时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时成虫羽化。成虫在树冠周围1~1.3米高处成群飞舞或停留在花内取食雄蕊花粉,并产卵于花托或花萼的表皮下,每个花托或花萼上至多产1粒卵。幼虫孵化后,自花托或花萼向外钻出,再蠕行花内,蛀入幼果和果核部。每果只有1头幼虫,体躯弯曲,没有转果习性。受害果纵径平均长到11.8毫米,横径长到9.9毫米,即停止生长,未受害果无论横径还是纵径,均比受害果大1倍以上。幼虫期26~31天。幼虫老熟后自虫果爬出,在土面爬行,选择裂缝或土块结胶质茧开始休眠。

【防治方法】:

(1)栽培较抗寒的品种。

(2)防治蛀干性害虫。

(3)发病较重时,在发病部位用刀尖纵向划道,然后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30%腐烂敌30倍液。

(4)加强果园管理。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低洼地注意排水防涝,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李膏药病

(1)刮除菌膜,涂抹20%石灰乳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

(2)及时防治介壳虫,控制害虫繁殖和为害。

3.李细菌性穿孔病 李细菌性穿孔病又称李黑斑病、细菌性溃疡病,是李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辽宁省李产区发生严重。病果和病叶均易提早脱落,枝干上布满大小不等的溃疡斑,产量大减,树势衰弱,死树毁园时有发生。

(1)清除越冬病源 结合冬夏季修剪,及时剪除病枝,清扫病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 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0波尔多液。生长季节喷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4.李红点病 李红点病是李树重要病害之一,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李产区均有发生。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常引起李树早期落叶,对产量影响较大。

(1)加强栽培管理。因病原菌无再侵染,所以在入冬时,清除树下、树上病叶,集中烧毁,以及春季展叶后剪除病枝、病叶,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药剂防治。春季李树展叶时,树上喷洒1∶1.5∶200倍波尔多液。

5.李袋果病 李袋果病又称李囊果病,为李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在我国东北和西南部分李产区发生。除侵染李外,还侵染郁李、樱桃李、山樱桃等。

(1)加强栽培管理。从发病初期到病叶长出白色粉状物之前,连续摘除病果、病叶、病梢,集中烧毁。

(2)在花开绽期喷布1∶1∶100倍波尔多液,铲除初侵染来源。

6.李轮纹病

(1)清洁田园。清扫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此病。

7.李褐腐病 该病在生产上时有发生,果实发病后易脱落,影响产量。

(1)加强果园管理。剪除树上病枝,收集树上、树下病果,烧毁或深埋。

(2)防治食果性害虫,可减少伤口侵染。

(3)果实发病前,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8.李炭疽病

(1)搞好果园卫生。秋季或早春清除树上病僵果、枯死枝,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幼果期喷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9.李日烧病 李日烧病是李的常见病害。树冠外围果受强烈日照,果肉大片坏死,不能食用。同时易感染腐生菌,造成腐烂。

(1)加强栽培管理。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合理修剪,保持树冠内外坐果均匀,勿使树冠外围果过多。

(2)加强落叶性病虫害防治,避免大量提早落叶。

10.李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为害李、杏、樱桃等,是李子果实的重要害虫。

(1)树冠下培土。在李树开花前(此时李小食心虫已全部化蛹,但尚未羽化),在树干周围65厘米范围内培土10厘米并踩实,可将刚羽化的成虫闷死。

(2)药剂防治。

幼虫出土期地面施药:在李树花芽萌动期进行,施药种类、用量及方法可参考桃小食心虫。

成虫羽化前施药:在李树开花前或开花时,在树冠下、地面上喷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Bt乳剂200~300倍液、苦参碱800~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

树上喷药杀卵及初孵幼虫:在发现个别卵已孵化蛀果时,喷布20%杀灭菊酯乳油100倍液,10~15天后检查,如仍有不少新卵可再喷1次,但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3)灯光诱杀或糖醋夜诱杀成虫。

11.李实蜂 李实蜂属膜翅目,蜂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李产区。幼虫蛀入幼果核部,不仅食尽果核,连果肉也多被食空,内集虫粪,是李果的重要害虫。

(1)深翻树盘下的土壤,将休眠幼虫深埋。

(2)在花前1~2天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洒树盘,消灭羽化出土的成虫。

(3)成虫发生期喷布90%敌百虫1000倍液。

(4)幼虫入土前,用90%敌百虫120克混米糠或麦糠5千克散于树冠下。

(5)摘虫果。在幼虫未脱果前摘除虫果,消灭幼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