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农业出版社《植物细胞培养手册》第171页(1090字)
未分化的组织培养物可再生植株,这些植株已成为一种新的,有用的遗传变异来源,Larkin和Scowcroft(1981)将这种经组织培养循环产生的变异称作细胞无性系变异。组织培养循环是这样一个过程,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未分化的细胞或组织的培养,若干细胞世代的增殖以及随后植株再生。”但是,人们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性产生兴趣还是最近才开始的,有关愈伤组织再生变异的报道,以及直接由离体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首次报道,也只有10年多点的时间。
偶然情况下,由茎尖培养再生的植株中包含有变异体;但大部分报道,主张茎尖培养产生植株能保持遗传的稳定性。茎尖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特征,即(1)细胞分裂DNA复制受到严格控制;(2)由于竞争作用淘汰了缺乏繁殖能力的细胞(即具有遗传缺失的那些细胞)。
另一方面,培养的细胞通常在遗传上是不稳定的,常出现多倍性、非整倍性以及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情况,已有大量报道。有关整体植物遗传组成的变异也为人们所知。因此,由未分化培养物(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体以及原生质体培养物)再生的植株,大都发生改变的现象,并不令人奇怪。作为种质保存和植物微繁殖,要求茎尖培养物在遗传组成上要稳定,但对于植物育种者,这种由未分化细胞培养物产生的具不同遗传变异特性的植株是十分有用的。
【参考文献】:
〔1〕Larkin,P.J.and Scowcroft,W.R.1981 Somaclonal Variation-A novel souree of variability from cell Cultures for plant improvement.Theor.Appl.Genet.60:197-214。
〔2〕Skirvin,R.M.1978 Natural and induced variation in tissue Culures.Euphytica27:241-266.
〔3〕Sharma,A.K.and Sbarma,A.1980 Chromosome Technigues.Theory and Practice,3rd ed Butterworths.London,Boston,Sydney,Wellington,Durban,and Toro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