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Oswald & Houstoa)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病毒手册》第77页(1137字)
【又名】:
Cereal yellow dwarf virus,Hordeumvirus nanescens,Oat red leaf virus.
【释文】:
文献 Oswald,J.W.& Houston,B.R.(1951).Plant Disease Reptr.35,471;Rochow,W.F.(1970).CMI/AAB.Descriptions of Plant Viruses No.32; Zhang,Q.F.et al.(1983).Plant Dis 67(8).895.
形态与组分 正二十面体,负染粒子直径为20~24纳米,在超薄切片中直径为24纳米。沉降系数115~118S(MAV和RPV株系),A260/A280∶1.92(MAV株系),1.72(RPV株系)。核酸为单链RNA,含量占28%以上(MAV),分子量为2000000(MAV和RPV株系)。衣壳蛋白呈单一组分,分子量为24000,MAV株系为23500,RPV株系为24450。
生物学特性 病毒系统感染大麦(Hordoum vulgare)、小麦(Triticum sativum)和燕麦(Avena sativa)等100多种单子叶植物。大麦、小麦自叶尖向下变成金黄色,燕麦变紫红色。大麦和燕麦可做诊断寄主,冬燕麦可做繁殖寄主。病毒以20多种蚜虫为传毒介体,传毒为持续性。用蚜虫传毒的专一性不同,分为5种不同株系见表B-7。
表B-7 大麦黄矮病毒的蚜虫传毒专一性
我国甘肃地区的麦无网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能传MAV,陕西报道的GPDAV株系,4种专一性蚜虫都能传,包括无网长管蚜也传,与外国报道的PAV株不同。汁液不传毒,通过蚜虫测定的汁液致死温度65~70℃,MAV株的稀释终点为10-3。病毒免疫原性强,病毒与甜菜西部黄化病毒有血清学关系,RPV毒株与其关系最密切。酶联免疫法是鉴别不同株系的较好方法。病毒存在于寄主筛管细胞胞质及伴细胞中,燕麦接种感染后8~10天病毒含量最高,根部病毒含量大大高于地上部组织。内含体仅仅在早期感染(接种2天后)时出现。
分类 黄矮病毒群(Luteovirus)。
分布 世界范围,我国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