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香港手册

葵涌集装箱码头

书籍:香港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香港手册》第137页(807字)

是五大洲效率最高、最繁忙的码头之一。该码头位于维多利亚湾西北部、九半岛的葵涌海岸。于1970年招标承建,1976年有5个码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海运货柜化速度的加快,又有六、七、八号码头相继落成。目前的葵涌码头,共有8个码头,16个泊位,全长5300多米,面积在158公顷以上,内设有国际桥、海陆桥、现代桥等停泊处及货物装卸区。由于香港尺土寸金,很难在海岸边划出大片土地来发展码头,因此葵涌码头全部由人工填海建成。该码头可同时供6艘万吨以上的货柜轮停泊、装货。货物一般都是随来随装、随卸随运,极少出现货物积压码头的现象。葵涌码头平均每天可接泊11艘集装箱船,每艘船只需在港停留12小时,最快时只需10小时。停港时间之短在世界各大港中名列前茅。虽然葵涌码头的面积远远小于美国的纽约港和荷兰的鹿特丹码头,但它却能以采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来提高劳动效率。在充分利用地面的前提下,向空中发展。为此,葵涌兴建了几座高层货仓,并建有全球第一座多层行车加旋通道的货柜大厦,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码头堆放集装箱的容量。1987年投入使用的六层集装箱货运站,可供850部集装箱车同时停放,它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集装箱货仓。目前,葵涌码头平均每公顷面积实堆箱数超过1500箱,堆放密度是纽约港的7倍,是鹿特丹港的3倍。尽管如此,由于疏港公路拥挤严重,后勤支援用地不足,这些都对货柜港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葵涌码头处理集装箱量在香港集装箱总处理量中所占的比例,也由80年代初的90%,下降为现有的61.5%。由于码头设施能力不足,使得每个集装箱的平均装卸费在亚洲区仅低于日本而高出高雄港30%,比新加坡高出80%之多,导致一些船舶公司转而选择高雄、新加坡为船舶的挂靠港。为改变这一现状,适应香港未来货柜设施的需要,香港政府推出了“港口及机场发展策略”,以期提高香港货柜港的发展潜力。

上一篇:香港仓储业 下一篇:香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