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学方法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8页(1019字)

(一)哲学史的对象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1.把哲学史看作认识史,作为认识史的哲学史就是要考察人类认识世界、寻求真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考察各不同哲学派别在不同历史时期怎样提出和解决人类认识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考察各派哲学互相联系、斗争和影响,从而概括出人类认识发展的真实过程,吸取人类认识的积极成果。2.认为哲学史从根本上来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同,从而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运动。3.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各有片面性,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哲学史既是认识史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应当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放在人类认识的漫长过程中加以综合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西方哲学史的分期问题。一种观点以社会形态为标志,把全部哲学史分为奴隶制时期哲学、封建制时期哲学、资本主义时期哲学等等;另一种观点依据哲学在不同时期对于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认识进程,把全部哲学史划分为三个时期:1.从认识客体入手研究认识的古代哲学即本体论时期;2.从认识主体入手研究认识的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即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的时期;3.从主客体的统一研究认识的时期,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一致的哲学,开始于德国古典哲学,真正实现于克思主义哲学。

(三)关于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问题。1983年初举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首届年会,与会者通过讨论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研究外国哲学史的指南。对国外各种哲学和现代科学方法应加以批判的研究和吸取,但不能盲目地接受。只有深刻地理解马列主义哲学史观的精神实质,吸取一切有益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性地对外国哲学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研究,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哲学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法问题。论者一般认为,既要看到现实政治关系对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哲学思想发展本身的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一个哲学家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哲学思想进行历史分析,应综合考察多种社会的和认识的因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