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29页(1196字)

物资经济学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比较全面地探讨物资经济理论问题并使之形成独立的体系,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陆续开始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曾经讨论过物资管理问题,并确立了适合我国特点的物资流通体制。在实践的基础上,有人开始探讨物资经济的理论问题(如物资计划管理、物资流通与生产的关系等)。以后,在党的“八大”期间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又多次研究了与物资经济有关的经济理论问题。由于“左”的思潮影响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理论上的探讨未能系统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结合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出现的若干现实问题,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对物资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讨论。从此,物资经济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成立物资经济学会,是推动我国物资经济理论研究深入开展的有效形式。经过几年的努力,除偏远的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其他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物资经济学会。国务院某些直属部门及一些大的企业,也根据需要成立了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自1980年以来,这些学术团体每年都组织各种规模的理论研究活动,并且形成了制度。全国各大区范围的理论讨论会现已连续开了5次。据有关材料介绍,1981-1982年各省(自治区)和部门提交到各大区和全国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共1100余篇。目前,我国有10多个省市创办了物资经济理论研究专业性刊物,并定期交流研究成果。同时,国际学术交流也日益开展。几年来,我国先后接待了7个日本物流界访华团,组织专业人员两次赴国外考察,前后3次派代表出席了国际物流会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物资经济理论研究队伍。当前,专业性的研究机构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设有物资经济研究室以外,其他如四川、辽宁、上海等地方社会科学院,也都普遍开展了物资经济理论研究。全国部分财经院校设立了物资经济专业。1981年3月成立的北京物资学院已培训各种专业干部450人,招收本科生358人。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比较系统地阐述物资经济的专着或教材,也已相继问世。如:1981年8月出版的《中国物资经济学》,1982年3月出版的《中国社会主义物资经济管理》,1984年翻译出版的《苏联物资经济》,等等。由全国各有关方面协作编写的《中国物资经济学》,已列入“六五”科研规划。这些论着填补了我国物资经济理论研究的空白。

物资经济研究的课题十分广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