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10页(1716字)

魏晋北朝绵延近四百年,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辛勤地开拓这一研究领域,贡献卓着,他们的一些着作至今犹为人们所重视。不过,在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具体历史问题的实证性考索,而运用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从事研究的则为数不多。建国以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呈现了崭新的局面。广大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深入探索魏晋南北朝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的统计,从1949年10月至今,发表文章约4000余篇,出版着作达100余种。

建国以来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之初至“文化革命”前。在这一阶段,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综合性着作如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上册、何兹全的《魏晋南北朝史略》,论文集如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及其续编、缪钺的《读史存稿》、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专题着作如韩国磐的《北朝经济试探》与《南朝经济试探》、谷霁光的《府兵制度考释》等都是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出版的。学者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农民战争、民族关系、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50年代末关于曹操评价问题的讨论成为当时学术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吸引了史学界内外的注意。第二阶段是“文化革命”即十年动乱时期。当时历史学成为疮痍满目的重灾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也不能幸免,当然毫无科学成果可言。第三阶段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出版的综合性着作有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韩国磐的《魏晋南北朝史纲》、万绳楠的《魏晋南北朝史论稿》,论文集有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何兹全的《读史集》、专题着作有朱大渭主编的《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等,至于散见于全国报刊杂志的文章,则每年不少于200篇,对许多领域和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年、《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978年。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年、《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

缪钺:《读史存稿》,中华书局,1963年。

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

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9年。

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年《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氐与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姚薇元:《北朝如姓考》,中华书局,1962年。

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