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关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55页(877字)
80年代以来,出版了几本专着,如来新夏主编的《北洋军阀史稿》(根据1957年本改写)、钱实甫着《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等。全面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的《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的编写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发表的专题研究文章逐渐增多,内容涉及对近代军阀的认识、民初政党、历次兵变、联省自治、曹锟贿选、郭松龄倒戈以及护国运动等等。其中研究括跃或争论较多的是;
对近代军阀的认识。近年来一些文章就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共性、特性及其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有的认为,封建农业经济是军阀产生的经济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是其产生的政治原因。有的论者提出,除上述两点根本原因外,还应考虑“文化心理”的因素,封建大一统权力象征的破坏,离心倾向的加大,而这种因素积累形成的民族凝集力,又是封建性分裂势力的精神阻力。还有的论者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辛亥革命失败的角度来考察,认为正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才直接导致了军阀统治的形成。关于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则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北洋军阀反映的就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当时封建主义的经济形态仍然占据显着的优势,这是北洋军阀生存的基本条件,他们代表的就是这种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北洋军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资产阶级性质。他们虽以地主阶级为基础,但对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也有兴趣,在主要依靠地主阶级的过程中也依赖部分资本家,而他们本身有的也在向资产阶级行列迈进。
护国运动领导权问题。近年来随着西南军阀史研究的开展,对护国运动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争论的问题也较多,其中关于扩国运动领导权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蔡锷、唐继尧为代表的西南地方实力派联合发动的。也有的人认为是中华革命党人吕志伊和云南反袁军人发动的。但较多的意见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才真正是护国运动的领导力量。这一争论目前仍在继续。